发布时间:2024.06.21 浏览量:790次
不久前收到闫敬畏老师的消息,希望我能够给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学弟学妹们写点真心感言。高中毕业至今已经快四年了,以往的记忆也已经变得模糊,我思索了许久该写些什么才能更符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最后我打开了大一线上宣讲时留下的讲稿。
时间过去得太久,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具体的场景,而只剩下平淡的叙述:每天下午吃完饭后例行去校内的新华书店逛一圈;中午拎着七八杯奶茶和几份炸鸡排带给住校的同学;在食堂的面条窗口和同学比谁续面续的次数更多;在周末下午的时候,和出校采购的住校同学一起在门口的小饭店吃一顿……一切都显得那么平淡而又美好。21年刚刚毕业的我回忆起高中生活的时候,脑海中深刻的记忆还是围绕着各种考试成绩和学习方法,这些确实会在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高中回忆的主旋律,但当现在的我再次回想的时候,却发现更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生活中平淡而又珍贵的小事。
几天前收到老师消息的时候,我正坐在新生儿病房值夜班。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耽搁了许久,没想到打开电脑新建文件夹的时候,又是一个在病房值夜班的晚上。在我打开电脑之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来了一位血小板极低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3小时就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我和孩子的父亲交代病情的时候,他问我能不能蹲在地上听,随后瘫在墙角掩面哭泣;之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时候,他签下的名字因为反复描画而导致字体难以辨认,最终我不得不重新打印了一份让他重签。这样的事情早已不是第一次见到,但再次经历的时候依然会有来自内心深处的触动。它让我一次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人类情感的伟大。
回想起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间的半年我与各位学弟学妹有着共同的感受——大学的前两年半因为疫情我们被封锁在校园里,大四则在医院里度过。如果要我描述大学校园里的各种活动,可能没办法完全表述出它的丰富多彩,毕竟半年的自由时间还是太短了。因此我觉得更适合分享的点,是对一个医学生来说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地方。
很多亲戚、朋友以及其他专业同学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解剖课的时候会不会害怕。实际上解剖课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一开始是理论课,最多也就见到一些模拟的人体图片,让大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的实习部分也是先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人体骨骼,接着过渡到带有软组织的标本,最后才是在大体老师身上亲自动手解剖,整个过程是留给我们足够的时间以让我们逐渐适应的。
接着是医学生是不是要经常要用动物做实验这个问题,也是经常被问到的。事实上大家所认为的医学包括很多个专业,而药学和基础医学专业的同学可能接触实验动物的机会比较多,而和我一样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如果抗拒接触实验动物的话,本科五年里不过只有十几次面对它们的机会。
我之前很喜欢用一个表情包,图片是厚厚的一摞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学教科书,文字是“长成这样的书,没有一本是能记得住的”。从我学医的短短四年来看,如果想要理解医学知识,需要一定的数理化生基础;如果想要掌握医学能力并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记忆能力,才能记住书中的各种疾病。除此之外,再加上逻辑思维和年复一年的实践,才能成为游刃有余、技术高超的医生。
我的医学之路相当坎坷,在很多次熬夜复习或者写论文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在一六八读书的日子,那时有许许多多个同样的夜晚。不知道再过七年之后,当现在成为高中入学十四周年的中点时,我再回望那段日子,再回看这篇文字,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也许就像现在的我提起初中的日子那样,回忆变得更加模糊,叙述变得更加支离,许多当时无比看重的东西完全无法记起,反而是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平常小事让人记忆犹新。
当初选择一六八中学时,我想要的是一个光鲜的高考成绩,她用她的爱与呵护温暖了我的心灵,用她的细心与专业圆梦了我的高考,让我能够来到全国最好的医学院之一学习。而现在我获得的最重要的礼物,是被优秀同龄人捶打和老师鼓励后心灵成长的韧性。在一六八中学,很多学弟学妹在优秀中竞争,可能会不断遭遇学习上的挫折,但这就像钢铁的锻打与淬火一样,经历的越多,就越会有自己的风采。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首很喜欢的诗:“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希望大家在合肥一六八中学学习的期间,也能在历经挫折后依然初心不改,鲲鹏展翅,扶摇千里!
(供稿:王径舟、谢婉滢 审稿:朱昌平)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