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5 浏览量:3280次
——溯历史长卷 立百年之际
澜卷漪涟,立于时代浪潮;赓续薪火,擎于历史交汇;孔圣经典,溯于精神之源。回溯百世流转,牵绊光影;展望康庄大道,擎画蓝图。
4月24日晚,著名学者鲍鹏山教授通过云端连线做客合肥一六八中学第十二届读书节博雅讲坛,带来了《<论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名家报告。合肥一六八中学党委书记范守国、办公室主任洪丽于主会场聆听指导,高一、高二年级三千余名学生在主会场和各班教室同步连线收看,教师通过直播间收看学习。报告会由教科室主任张文生主持。
鲍鹏山教授名闻天下,著作等身,是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团中央国学之声教育联盟副主席,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的主讲嘉宾,出版有《中国人的心灵——三千年理智与情感》《风流去》《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传》《寂寞圣哲》《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诗经》等著作二十多部。《光明日报》《中学生阅读》等多家杂志的专栏作者,作品被选入多种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鲍教授从孔子“大成”的地位谈起,指出“大成”不仅是成事,更是成人。鲍教授由孔子多舛的一生引出语录体《论语》的诞生,谈到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的教育方法,谈到了孔子教育的内容和理想的教育价值。
“孔子,不仅仅只应被冠以名家的称号,他是我们民族的信仰,更是东方世界的信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民族思想的先驱,亦是奠定了数千年封建王朝的思想基础,即使是新时代的现在,孔子及其后人的思想精髓仍被沿用至今。
“《论语》不仅是孔子的语录,更记录了孔子的气质、脾性和思想。”
“《论语》其实不是讲授具体知识的书,它是教会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是关于理想社会、理想政治、理想的人关于理想的书。”
鲍教授借孔子师徒关系谈到当下青年学子的人生思考和人生,金句频出。理想的价值不在于实现,而在于为了这个理想不断追求的过程。同学们要学会与不完美的人和事打交道,学会在不完美的环境里做完美的自己。人生不能太功利太实际,空一点,虚一点,大一点,静一点,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鲍教授最后谈到儒家的“兴观群怨”诗教观,希望同学们要有情怀、理想,有判断力、洞察力,有群体意识、担当精神,要永不满足、独立思考,引起了与会师生极大的共鸣。
当晚的报告会将读书节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通过阅读涵养情怀,焕发面貌,要多读经典作品,立志为理想而奋斗,做有情怀、有担当、有判断的新青年。
(供稿:高一(15)班 许飞扬 核稿:朱克洋 张文生)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