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8 浏览量:72次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沐着春光,踏着春风,背上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作为高中三年里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的研学活动,这三天被赋予了太多的期待。我们也很幸运地有机会游览距离最远的河南洛阳、开封。
梦回魏唐——龙门石窟
早晨借着微弱晨光就出发来到了今天的的第一站——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作为中国石刻宝库之一,世界文化遗产,承载了从北魏到唐朝工匠们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正因为历经两种截然不同的朝代,两朝的造像也就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而唐朝则是以肥为美,体态丰满……”站在宾阳三洞前,想到导游刚刚说的话,这三尊佛像的年代就不难辨别。有趣的是,每一尊佛像都会有这不同的手印,而每个手势印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有告诫大家遇见困难不要畏惧的,也有祝福大家愿望实现的。
龙门石窟共计约有十万九千余尊,而万佛洞就有一万五千余座。未到洞窟,远远地就看到了墙壁上布满了纵横交错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中间似乎都写着字,走近一看,令我大跌眼镜的是那些不是字,而是一尊尊只有四厘米大小的小佛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个个神态各异,雕刻精美,巧夺天工,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与此同时也有心灵上的感慨,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些雕像几乎都没有头部。我原以为是长期风沙侵蚀导致,导游却指着佛像脖子上光滑的切口,说是侵略者们所为,“侵略者们带不走整座佛像,所以就带走了每一尊雕像中雕刻最为精美的部位,也就是面部和手。”如今,这些“赃物”仍然保存于各国的国家博物馆中,他们并不承认,什么原因呢?导游的话一针见血:“中国还不够强大。”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长大了,国家强盛了,文物才会一一归还。
最后压轴出场的便是号称中国造像史上最美丽的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大佛据说以武则天为原型,而且光一个耳朵就有1.9米长,这尊巨佛的眼睛嵌入了琉璃球,使你无论是站在她的左方还是右方,她似乎都在低着头,微笑地,看着你。让你不禁冥想,她在告诉我什么呢?我在那里遇见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他可能是和我一样的游客,抑或是当地的人,他主动向前,与我畅聊历史上一些有趣的故事,他说起那些故事来,绘声绘色,说到动情之处,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口音,却能够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我真得感到很幸运!
洛阳这座古都,经历了太多太多历史的沧桑,如今虽然物质条件远不如北京上海那般繁华,但它的历史、精神、文化底蕴却是北京上海所不能及的。
供稿人: 高一(3)班 许诺言
审稿 :丁娟娟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