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育园地 - 德育课程

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获奖作品选登(6)

发布时间:2018.10.08 浏览量:1117次

编者按: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征集及评选活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评审专家组细致甄选评奖,现已圆满完成。在“我的教育故事”里,老师们诉以梦想情怀、信念追求,更有德育工作的自我超越。教师专业化根本途径在于岗位成长和专业反思。 我们致力积累一辈子的教育经验,而非用一个经验教一辈子。教育故事的书写,让我们认真总结德育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反思不足与教训,提炼教育智慧,真正践行“把每一位学生都放在心上”。现将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第二届“我的教育故事”部分获奖作品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悦读作文——发现心灵的“泉眼”


刘媛.jpg


语文教师常要做学生的“法官”,只是绞尽脑汁“判决”的是一篇篇作文。作文对我意味着什么?打一个比方,学生毕业时的水平像是一潭水,水的深浅清浊取决于上面源源不断的瀑布——也就是学生每日的表现和状态。状态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但是导致状态出现的原因就像一个隐秘的“泉眼”,是不容易被发现,更不容易被疏通的,可是它往往就藏在学生的作文里。

一、“活宝”到“国宝”

很多新来的“后进生”一落座,老师就能一眼识别。比如小舟,

头枕胳膊,趴在桌上。一喊,警惕的小眼总让我觉得散发着邪气,脏兮兮的领子耷拉着。然后,继续装睡。

我不喜欢他。

晚自习,改作文《猜猜他是谁》。有一篇写道,某位同学因为上课走神加睡觉被班主任严肃教育,结果该同学用神一般的脑回路误会了班主任的意思,人身和板凳连体,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在这一个几乎每个孩子都攒足的劲要力争向上的班级,主角是谁真心不用猜。

我当众读了这篇文章,幽默的语言搞笑的主角引发笑声阵阵。在那句“虽然他现在还有一些小缺点,但是我相信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完美。”停下来了,说:“同学们,这个世界没有谁是完美的,缺点有时也会变成优点。我们要做的是接纳现在的自己,然后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孩子们鼓掌。

很少有人注意到,作文里对他的称呼是“活宝”。

后来的写人作文训练,全班小一半写的是他。他参加班级活动时的尽心竭力,鼓励同学跳大绳时的“自我奉献”,面对义正词严的同学时自我保护的幽默机灵……一个孩子写道“班主任姚老师说了,小舟同学是咱们班的国宝,大家要好好珍惜他。”

记得运动会时他成了大忙人,还积极跟老师打招呼要帮忙。穿着班服——大红连帽卫衣,很衬他白嫩的皮肤,显出青春的朝气。他咧嘴笑着,眼角都有暖意。

年级足球赛,他们班级面对强敌处于下风,可是啦啦队一直是上风。因为有他这个队长,带着大家唱班歌“五十六个同学,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拍的视频,办公室的老师看了说“他已经成为这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了!

还真成国宝了。

二、陪衬月亮的星星也能散发光彩

“那时年纪小,爸妈不在也不会觉得什么。还是和堂弟堂妹们吃着月饼唱着歌谣。夜晚,那陪衬着月亮的星星,淡淡的闪耀着,就像划过的水滴。”

“头一次在家中,那种恐惧感成倍的放大,连出门都要带着小刀。时刻担心姐姐的安危,想要找点依靠的安全感。”

读作文之前,班里还是乱哄哄的,突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就安静下来了。大概是作文里表现的父母长期离家给孩子带来的疏离感触动了班级很多孩子的心结吧。

只有写作文的女孩子,趴在桌上哭。

中等生确实是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尽管她已经不止一次在语文课上走神了,不是这篇作文,我不知道对这个叫小颖的女孩还会忽略多久。

一直关心她的班主任黎老师告诉我,她与双胞胎姐姐分离的难过,与同学交往不睦的孤独。班主任还特意找来了作文里一直缺位的父母。来学校的母亲抱怨的,是孩子对刚生三宝的自己没有体谅;父亲表达的,是对这个寄予厚望的妹妹不听话成绩又下滑的失望。  

“那除了聪明,还有什么原因让您对她寄予厚望呢?”

这位父亲愣了,然后谈到这个孩子的优点,独立、做事细心周密……但是,可能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收到的更多是负面信息。一番沟通以后,家长也觉得似乎有些事情需要转变。

后来就是发现小颖一下子安静沉稳了很多。交了一个刻苦努力的好朋友小琴,经常放学时经过教室能看到两个孩子在默默用功。这俩学伴中考都考的不赖。

有一次上语文课,小颖的母亲来找她有事要带她离校。后来小琴找到我,告诉我小颖舍不得那节《云南的歌会》,给了她们录音笔要她们帮忙录下来。我心里清楚,自己何德何能,只是碰巧找到了一个“泉眼”,便收获了孩子涌泉相报的感激。

三、最是那一低头的喜悦

这孩子一来,我就担心。

他的头始终是昂着的。第一堂课下课,一听他跑来提的问题就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来显摆自个儿的。果不其然,上语文课很多时候提问和发言都是在自我表达,配合全班同学无奈的“唉”。作文也是如此,每次都写很多字,每次都在表达自己某种“高深”的想法。谈过多次,无效。

有一次,我发现小琴的随笔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她对生活的观察,对生命的善待,对自我的探索……便把里面的内容放到教室外墙修饰展览,取名“用生命在写语文作业。”正忙着,他跑过来了,问为什么不用彩色打印机打,他家有彩色打印机。

“小伟,绕这个弯,你是不是也想展览自己的语文作业啊?”

“嗯!老师,我觉得我也是用生命在写语文作业呀!”那既认真又搞笑的样子,总让我觉得在撒娇。

一旦他不是第一,被仰视的中心,他就不习惯了。

直到那篇作文。

直截了当的题目“致韦老师”。“这是你第二次出现在我的笔下,这不是因为喜欢,恰恰相反,我反倒是有些讨厌你。因为你有的毛病我也有。”“根据动物行为学理论,两物种性情越是相近,就越是不共戴天。”

聪明的孩子真不好教。你以为老师看明白他,其实他看明白老师。你觉得他叛逆桀骜,但是他背后对老师的感激、亲近、欣赏,是藏在后面的。读作文时,习惯昂着头的他基本上头就没怎么抬过,一脸羞赧。下课,学生争先恐后拿着他这篇作文到数学老师那里“打小报告”。他一脸“害怕”,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在窃喜,陌生的窃喜。

因为从小到大,他收到肯定表扬无数,都是智商上、成绩上、努力上的,他要努力当学霸、人尖。可是很少有表扬,肯定他也是个感情丰厚的人。

后来小伟开始正经写作文了,快毕业的时候,写作文开始表达对班级同学的感激。能读出来,他背后那温暖的笑。

“吆,这不是诺贝尔班的高材生么?”我笑着打趣他。和小颖不一样,返母校活动对他,就是从娘家东头跑到娘家西头。不过一样的,是对老师的感激,对同窗的认可,对学校的自豪。

其实能遇到这些孩子,我也挺自豪。和他们的交往中,我与其说是教育者,倒不如说是一个幸福的读者。通过“悦读”作文,我发现每个孩子作文里藏着的“泉眼”虽各有不同,可是疏通之后,从里面流淌出来的都是自信与爱的清泉。疏通后最大的体会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

                  

    (政教处 供稿 年级 刘媛 撰稿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