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02 浏览量:1772次
三天时光,漫步诗画之中,学生且行且记且感,字字珠玑,妙不可言!
胜日寻芳浙江境,怀旧研学鲁迅乡。凭书,荷戟徘徨之影犹在,回首又多了百余个春秋。旧族渐没,曙光新升。我江淮之学子,仰孔老游学之鉴,前往鲁迅故乡之地――绍兴。
忆书中之绍兴。鲁迅文章的背景,或多或少都有绍兴的影子。它太大,映射着整个中国;又太小仅仅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它拥有太多的美妙之处没有被展现,但每个人都已经构建了一个自己的绍兴。
——高一(2)班 武照清 韩艺苗
我们进行了三天的研学旅行。时光穿梭,我们游历了鲁迅故里,沈园,兰亭,柯岩风景区,桐乡,乌镇一系列风景美的景点。这次旅行,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大饱眼福,更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学习是需要理论知识和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这样能增长,巩固知识。
——高一(2)班 江宇阳
才女,才子,才学旅,绍兴风光,怎一“才”子了得!
绍兴的才女,非唐琬莫属。一曲《钗头凤》,诉不尽千年前的爱恨情仇。
绍兴的才子,我首推鲁迅。他以笔为枪,以字为弹,摧毁了旧世界的铜墙铁壁,为新代奠基。
身处新时代的我们,才情仍不输先人。吟诗,作词,对令,巾帼不让须眉,群芳闹春,争奇斗艳。飞花令中,才子佳人穷尽古“月”之诗;百米长卷,文墨书生妙写兰亭华章。言有尽,意无穷,才情溢浙,任后人评说。
——高一(22)班 赵博文
虽已踏上归途,一路上的风景仍历历在目。除了白天的旅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晚上带着一身的兴奋和劳累回到宾馆后,不甚明亮的灯下那一个个认真专注、勤奋学习的身影。“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这可能便是最好的诠释吧!
窗外,连绵群山如碧水清波向后涌去。但我知道,这不是归途,而是新的起点。韶光正好,青春不老,年轻的心已扬起风帆,只待远航。
——高一(22)班 吴郁
浅浅的小河运递这多少人的江南情?窄窄的小桥承载着几许人的水乡梦?
精美绝伦的百年木床,匠人夺天工的木雕,朴素雅致的印花蓝布,那是乌镇人的精致。各类精彩的民俗,慢慢悠悠的乌篷船,咿咿呀呀的皮影戏和花鼓戏,那是乌镇人的优雅。踏在时光的青阶上,醉在不知何处传来的酒香 ,抚摸着被历史剥落的白墙。今日,我不愿做凡人,只想成为乌镇人。
——高一(23)班 陈蓉
踏过青石板路,走过拱拱石桥,闲亭木椅留下的尽是惬意。走在慢悠悠的时光里,一花一人一世界,便可畅叙幽情。乌镇巷子弄堂口里的悠悠情调,那里面承载着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气息。但愿乌镇里最美的风景,能亘古不变的留藏我心。既然把记忆交给了时光,便要让他停在最令人欢喜的时刻,如此甚好。
——高一(23)班 黄姝婉
跟随着车队我们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江南,映入眼帘的的是满眼的葱翠,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更是为其增添了浓浓的古文化的气息。此次研学之旅,让我们离开了本,走进了自然,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身素质成为更好的我们。
——高一(27)班 张飞扬
从启程到回程,从期待到满足,我度过了三天的学习之旅,这是一场有意义文化之旅行。站在三味书屋前,凝望着那个“早”字,似是真的能感受到鲁迅不想迟到的决心。而那个“早”字,又像是在激励他好好学习,他有自己的理想要去实现。那我们呢?是否具备这样的勇气和决心,这样的思想个觉悟。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但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奔跑的方向!
——高一(27)班 晏乐惠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