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25 浏览量:888次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概述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一、宗旨
举办创新大赛的根本宗旨在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二、举办时间
创新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终评决赛时间为每年8月。
三、活动内容
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活动板块,活动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
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竞赛。
展示活动包括优秀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展(5-14岁)、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方案展。
四、参赛程序与要求
参赛者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省(区、市)级竞赛的部分优胜者,由各省(区、市)按规定名额和要求推荐参加全国级创新大赛。
五、奖励
竞赛活动优胜者由主办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展示系列活动优胜者由大赛组委会进行表彰和奖励。
项目与内容介绍
●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是创新大赛活动的主体内容,其主要项目形式有
⑴ 发明创造: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构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构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⑵ 技术创新:指新技术、新产品。即成熟、可行并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和前景广泛的技术成果。
⑶ 新品种:指人工培育的动植物新品种。
⑷ 科学论文:指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探究性学习中优秀的课题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等。
⑸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指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的技术成果,包括硬件、软件的技术创新、程序设计、课件设计、网络通讯设计等。
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的学科分类:
1.数学(MA)指形式逻辑或各种数字及代数计算的开发,以及这些原理的应用,包括微积分、几何、抽象代数、数论、统计学、复数分析、概率论等。
2.物理学(PH)指能量及其与物质作用的原理、理论和定律,包括固态物理、光学、声学、粒子、原子物理、原子能、等离子体、超导体、流体和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半导体物理学、磁学、量子物理学、力学、生物物理学。
3.化学(CH)指对物质性质和组成以及其所依从的规律的研究,包括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不含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塑料、燃料化学、杀虫剂、冶金学、土壤化学等等。
4.微生物学(MI)指有关微生物的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原生动物学、真菌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5.环境科学(EV)指对于(空气、水及土地资源)污染源及其控制的研究、生态学等。
6.生物化学(BI)指生命活动进程中的化学,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光合作用、血液化学、蛋白质化学、食物化学、激素等。
7.医药与健康学(ME)指对于人类及动物的疾病和健康的研究,包括牙科学、药理学、病理学、眼科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儿科学、皮肤学、过敏反应、语言与听力等。
8.工程学(EN)指技术,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及实际应用的项目,包括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摄影工程、音响工程、汽车工程、船舶工程、制热与制冷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工程等。
9.计算机科学(CS)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工程设计与开发,包括互联网技术及通信、计算机制图技术(包括人性化界面),仿真/虚拟现实技术,计算科学(包括数据结构、加密技术、编码及信息理论)的等等。
10.动物学(ZO)指对动物的研究,包括动物遗传学、鸟类学、鱼类学、爬虫学、昆虫学、动物生态学、古生物学、细胞生理学、生理节律学、畜牧学、细胞学、组织学、动物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神经生理学、无脊椎动物研究等。
11.植物学(BO)指植物生命的研究,包括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园艺学、林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溶液培养、海藻等。
12.地球与空间科学(ES)包括地质学、矿物学、地貌学、海洋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洞穴学、地震学、地理学等。
13.行为与社会科学(SO):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人和动物行为与反应,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教育学、动物行为学、人种学、语言学、城市问题等。
●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参展作品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绘画种类、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但不包括非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参展作品一律在规格为40CM×60CM的纸或是其它材料上绘制(油画作品应自备画框),横竖放置均可。作品要求整洁。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少年儿童乐于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活动,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这项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示
科技实践活动是青少年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名义,围绕某一主题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和科普意义的综合性、群体性科技实践活动。
●对申报项目和申报者的要求:
1.竞赛项目的申报者为:现就读于中、小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工学校)的学生。
2.每名学生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3.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4.连续多年的研究项目,如曾经参加过以往的创新大赛,再次以同一选题申报参赛时,必须反映最新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
5.集体项目的申报者不得超过3人,并且必须是同一学校、同一学历段(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合作项目。如果是同一县(区)地域内不同学校的学生,须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出具证明。且获奖证书只能注明第一作者所在的学校名称。
6.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新成员不能半途加入到一个集体项目中。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的工作,最终研究成果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7.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的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不接受申报的项目
1.涉及食品、药品试制和饮食安全类的项目;
2.参加过往届全国、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
3.不是在距本届比赛举办时间两年之内完成的项目;
4.与国家现行法律和法规有抵触的项目;
5.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项目。
青少年科技创新的五个步骤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20年来,全国每届都有大约1500万人参赛,参赛作品无计其数。由此证明在广大青少年当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潜力,科技创新使其转化为巨大的创造力。为了在青少年当中更广泛、更深入开展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把青少年在创新活动中常用的,适用的作法归纳为五个步骤:即找一找、想一想、比一比、问一问和做一做等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参考。
1.找一找。找什么找课题。新课题来自需要,需要是创新的源泉。课题就在你身边,身边的日常生活、学习、各种活动等都可能成为你找课题的对象。因此,在寻找课题过程中要注意“需要与身边”。这也是历届科技创新所强调的。有人问“需要和身边”在今后科技创新中还适用否?如何进一步提高作品的科技含量等?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看一看,算一算就可以发现,我们现在穿的、吃的、住的、用的和玩的等衣、食、住、行、用和玩和从前相比,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以往的“需要和身边”为依据进行创新,其结果不是创新,而是复旧。因此,必须用变化的现代和未来的“需要和身边”为依据进行创新,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只有这样选题,才能提高科技的含量,不断创新。
2.想一想。想什么?根据所选课题,构思创新方案。在构思过程中围绕课题去想目前还存在着哪些不科学、不合理、不称心的地方。它们都有哪些缺点,怎样克服这些缺点,实现新的 希望。当想出缺点被克服,希望能实现的构思时,一个创新构思方案便形成了。因此,在构 思过程中要注意“缺点和希望”。
3.比一比。比一比的目的是在构思过程中最好能够找到一种可以借鉴的东西进行比较,如比材料、比形状、比结构、比功能等。通过比较找出“相同和差异”,然后再进行“吐故纳新”。这样一来,一个创新方案很快便形成了。比一比可以避免凭空想象的困难。因此,在比一比过程中要注意相同和差异,还要进行“吐故纳新”。
4.问一问。当一个创新方案构思成功之后,还要多问一问,问什么?要问其科学不科学、先 进不先进、实用不实用。这就是科技创新所强调的“三性”。科技创新的“三性”体现着其 科技含量和水平。如果说“三性”中那方面显得不够,便要进行修改。问一问除了自问自答外,还要请教家长和老师。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在他们的帮助下,青少年科技创新会更有成效。因此,问一问中要注意“创新三性”和“请教和帮助”。
5.做一做。做一做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构思方案通过动手做使之变成作品。否则,再好的构思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毫无价值。在制做过程中要采用科学的,合理的工艺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使制作的作品给人以新、奇、特、精、美的感觉。新就是首次出现的;奇就是罕见的;特就是杰出的;精就是精臻的;美就是好看的。如果一个作品在这五个方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何愁其科技含量和水平问题。因此,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和完善"达到" 巧夺天工"的目的。
任何一个小发明成功后,还要再问问它还会有什么新用途?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科技含量,这样便可以进一步开拓它的新功能,创造出新作品。
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项工作最受益的是学生,学习一点创新思维方法,增强一点动手操作能力,将有益于终身。第二是为了学校的声誉。我从书上看来的一些信息和最近的一些体会说给大家听一听,仅供参考。
一、区别与联系
1、了解“创新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区别与选题。
创新项目是指一个新理论或新技术的提出和论证过程。例:《蜜蜂发声器官的发现》全国二等奖、《利用错视原理设计的限速标志》全国一等奖、《随身听导致听觉损害的早期检测》全国二等奖,这一类作品,教师和学生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最大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过程需要有真实的文字、图片或影像资料作背景。项目研究论证过程中可以有相关技术人员的参与,没有相关科技资料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创新实践活动是指对身边的环境、生物、管理等,发现以前还没有提出过的问题,可以是成功的一面,也可是等待解决的一面,但必须是首次提出这个课题。这类课题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相关真实记录材料的支持,最大的区别是这类活动不一定有新理论、新技术得出,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引起人们的强烈思考就可以了。例:“爬山虎对抗洪堤会不会有影响的调查报告”全国一等奖、“青少年肥胖与疾病的调查”全国二等奖。
2、了解小论文与创新方案的特点与区别。
小论文是指对一个新论点的阐述,常见的是对某种现象的思考、证实的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创新项目与创新实践活动都有小论文的部分。例:“蚕只吃桑叶吗?”作者提出问题后,用一系列的实验,证明了蚕吃桑叶的原因一是它的祖辈有吃桑叶的习惯,是遗传因素,二是蚕有嗅觉器官,在青菜叶上洒满桑叶汁,蚕就开始吃青菜叶了。这是一篇上海市创新活动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小论文。创新方案是指解决一个老问题的新方法或一个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案分两个方面,一是能做到的,例:“间接思维的训练和实践”、“头脑运动会”等,一个创新活动的提出,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的选择都要合理,具有科学性,有较高的活动价值,而且要尽量做到操作性强、趣味性强。二是按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意识不可能做到,但未来肯定能办到的合理性的方案。如:“游动式航道水葫芦清理工厂”、“可以吃的棒冰棒”、“盲人自动导向手杖”等。
3、了解小发明和小制作的价值。
小发明是指对周围的生产、生活、学习中用具的创造和改进。小发明的前提是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善于提出价值问题,衷于寻求解决方案。小发明的技法有:缺点列举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希望点列举法,
这要有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希望有那么一件新产品能解决目前解决不恰当的问题,以前从无出现过这类产品。功能组合与功能移植法也是常用的小发明技法。例:小小蚊香盘的发明、防盗锁的发明与升级都属于缺点列举法;电蚊拍的发明既属于缺点列举法,又属于希望点列举法;餐巾纸的发明属于功能的移植。它是在一次技术人员检验一批宣纸时,发现宣纸不符合质量要求,但老板又不舍得报废这批纸,这时偶然发现检验人员将一张宣纸扔在桌上,吸走了桌上的茶水而突然引发的灵感,发明了餐巾纸。它属于功能移植。学生使用的多功能尺、两用笔等都属于功能组合法,功能组合又分同物组合和异物组合,多功能尺属于同物组合,自行车上装上车篮属于异物组合。小发明技法还有很多,如果你有兴趣,这方面的书籍还是比较多的,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信息,也会扩大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思路。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出来的新产品一定要有价值,合理、可行,不能复杂化,不能高支出低收益。比如对“火柴”的改进,对圆珠笔笔头的改进都是没有意义的。
小制作是用各种废料或容易获得的价格低廉的材料,仿制或制作一些有创意的、可观性比较强的工艺品。主要体现创意和手艺。用PVC管、锅柄、剪贴纸制作的火箭模型系列,观赏性特强。“海底隧道”用镜面玻璃和彩灯制作,既有较强的观赏性,又采用了光学原理,且具有动感。
创新活动中还有两项,那就是科学幻想画和计算机软件设计,
二、思路与措施
(一)思想意识要转变,要消除以下三种错误的认识。
1、科技创新无所谓。实际上现在科技创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相关新闻媒体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对提高学校的软实力和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科技创新作品我们做不了。不少人认为科技创新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是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没有关系。实则不然!创新分为原发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原发性创新简单的说就是从无到有,这种创新的确很难。但是大多数创新是集成性创新,就是从有到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例如在此次科技大赛中,就有一个选手感觉平时吊水时候,水吊完以后难以发觉,于是就据此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制成了一个输液报警器。有一个选手感觉在下雨的晚上又要打伞又要打电筒不方便,于是把设计出折叠式双用雨具架获得三等奖。来源于生活中的创新是创新大赛的主流。
3、科技创新大赛是理科老师的事情,与文科老师无关。创新大赛涉及到的领域一共有9类,不仅涉及工程学、环境科学、技术发明理科领域,也包括人文等文科领域;作品的呈现形式也不仅仅拘泥于小制作、小发明,也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等。例如太湖中学的获奖作品就是《安庆市高中校园文学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安庆二中的获奖作品是《关于安庆特色饮食文化的探究》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工作,加上我校拥有一大批有上进心的教师,完全有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成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校一定会在科技创新上做出佳绩!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