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量:1303次
漫谈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品质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5华师大研究型教师培训系列报道(三)
政治教研组赴华师大学习报道
经过一天的通识培训后,2015年7月12号针对本学科的系统培训开始了。上午是尹城乡教授做的题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漫谈》报告。
尹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学科知名专家,虽然,尹教授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致力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和学术理论研究。
本 场报告从教学何以需要设计、教学设计的特征、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以及教学目标、流程、问题的设计四个方面依次展开。对于教学何以需要设计? 尹教授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从教学是什么、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为达成教学目标真正的教学是什么三个方面论证教学设计的价值所在。而教学设计的特征, 尹教授首先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内涵,并介绍了教学设计的三个特征。本场报告的重点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处理的若干关系。尹教授从教与学的关系、灌输与启发的 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博与约的关系、重与轻的关系、教材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借鉴与创新关系六个方面对教学设计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突出予以解析、并提出 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策略。最后,尹教授针对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流程、问题等方面问题给我们介绍了一些相关专家观点以及自己的认识。
教 学设计是教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最为熟悉的。但尹教授从最前沿的理论高度加以阐述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让我们对教学设计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和理解。整场报告尹教授时而通过多媒体借助生动的、鲜活的事例娓娓道来,时而走下讲台利用板书侃侃而谈与我么深入交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政治组全体 成员也都精神饱满的,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会后还有几位老师主动寻求和尹教授进行交流。相信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氛围下各位老师一定对教学设 计又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这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教学品质,促进自身的内生长。(朱行星)
台风“灿鸿”的到访并没有扰乱我们政治组老师听课学习的心情,7月12日下午,又一堂专业、精彩的学科报告在华师大教师之家的多功能厅如约呈现。
下午的报告是史俊教授做的题为《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若干问题研究》。史俊教授是华师大政治学系硕士生导师、《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的主编,也是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
史 教授的报告站在学科领域的高度,结合中学政治学科教学情况,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现状。根据思想政治(品德)学科的特点,从思想政治 (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研究的意义、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理性思考、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的主 要进展和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五个方面,把他对思想政治(品德)学科育人价值若干问题的研究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我们受益 匪浅。
中 学政治教师如何对学生价值观的冲突问题进行正确引导?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更 好发挥教学评价在落实学科育人价值方面的作用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史俊教授从理论的高度,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一个个案例,与 我们分享了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报告内容深入浅出,专业又不失生动,既让我们提高了理论修养,又让我们对平时教育教学中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茅塞顿开, 收获颇丰。
一 堂好的政治课能给学生以启发,帮助学生成长,让学生回味无穷,一场精彩的报告亦是如此。三个多小时的报告让我们觉得时间太短,意犹未尽。政治组的每位同仁 都在认真聆听,认真地记着笔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精彩的环节。感谢史俊教授与我们的分享,期待以后还有机会来再次学习。(高宁)
化学教研组赴华师大学习报道
7月12日,分学科培训的第一天。上午,在教师之家三楼多媒体教室2有幸聆听了王祖浩老师关于“化学课堂教学深度研究”的报告。王祖浩,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 祖浩老师首先从“学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挑战”及“现实课堂的困境”提出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具体包括 化学学科的价值、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的内容标准、教材的内容标准、学生特征和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王祖浩老师既有理论层面的讲解,又有具体教学案例的 分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同时针对一线教师在当前化学教学中的困惑进行指导,受益匪浅。
整场报告,既有王祖浩老师生动的讲解,又有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至于报告延迟50分钟结束时,大家还不愿离开。我想这里面既有对王祖浩老师的肯定,也有我们化学组老师对不段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渴求,我们热切期待着下一场讲座的到来......
7月12日下午,我校赴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研究型教师培训的化学组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2听 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丁伟老师一场名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报告。丁老师分别从教学问题,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技巧四个方面深入 浅出的阐述了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报告中丁老师从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基础教育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进行分析,通过 举例论证等方法让全体化学教师在倾听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理解和处理,重新认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受益匪浅。(王仲干供稿)
英语教研组赴华师大学习报道
7月12日上午我校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型教师研修班的全体英语组教师在“教师之家”三楼多媒体室1迎 来了继昨日的通识培训后的学科培训。本场培训的内容是“我国高中英语面临的挑战和改革方向”,由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研 究中心主任、英语教师教育课程负责人邹为诚老师主讲。除此之外,邹教授还兼任教育部教育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外语教师教育理事、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会理事和美国教育研究会AERA/TESOL国际会员,曾主编我国英语专业自“九五”计划以来的主要基础课英语综合训练教材、应用型专业的基础英语教材、上海市课程改革课程教材, 2002年 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近年来邹教授主持了多项重要的教学和政策研究,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在近三个小时的培训中,邹教授深 入浅出地和大家交流分享他的研究成果,平实而又生动地展现了高考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我校英语组教师也认真聆听记录、积极参与互动,全身 心地投入到这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
邹 教授认为,首先,高考改革要求探索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这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也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各种挑战。譬如,高中生的整体水 平上升,但仅仅是考试分数和语言知识的进步明显,语言运用能力并无显著提高;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动力不足,后劲乏力等。其次,教师的职业能力自主性 较弱,而职业自主性表现在教师能够独立分析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根据课程标准来评价学生,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 来安排教学内容。其中,邹教授特别以国内外的考纲为例,阐释了国外考纲的实用性以及国内考纲的难易度问题。另外,由于低水平教材太多,而教师又受教材的控 制太多,鉴于教材在思想内容、语言特点、文化内容、语言学习观方面的影响力,教师更有必要学会分析批评教材,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并合理利用教学 资源。
邹 教授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好的教学素材标准,即内容健康有趣;语言地道,反映出本族语人的语言习惯;文化地道,反映出标准语者的语言运用习惯;反映出 科学的语言观和学习观;具有特殊的文本特色,可以支撑新奇的教学设计。最后,邹教授将教学实例呈现在各位教师面前。他将练习的不同种类进行理论分析,并引 用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感悟进一步说明论证了练习不仅要提升语言意识和理解能力,还应注重交流目标的实现,信息沟的存在,非语言性产出,纠正性反馈等。而且, 邹教授还以“Three Little Pigs”这一文字及视频资料的教学作为其教育教学思想的全方位展现,逻辑严密,设计合理,步步为营,生动有趣。讲座在全场教师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本 场讲座的中场休息和会后,我校英语教师积极主动地向邹教授虚心求教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邹教授也热心地为大家答疑解惑,使老师们受益匪浅。相信在接 下来几天的学科培训中,华东师范大学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感动,我们也会继续认真学习,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将上下而求索”!
12日的下午,来自上海格致中学的詹玲老师给我们英语组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循序渐进,环环深入讲座。讲座的主题为在高考改革前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探索即如何改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
在讲座开始时詹老师先介绍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感悟,幽默新潮的语言,娓娓道来的从容,处处展现着她的人格魅力和对教师事业的充满着激情和热爱。让我们这些听众感悟颇深的是那句 Whether we are big or not depends on the size of helping hand we extend to our struggling and striving students.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中,詹老师分三个方面具体的阐述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方式的改善。即英语教师为什么要改变阅读教学方式。如何去改变阅读教学现状及在她24年的教学生涯中所做的具体的尝试和效果以及在英语阅读教学改善的意义和反思。
整 个下午的讲座都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詹老师的卓越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她对于教学中的不断探索投入使在座的老师佩服。她运用了大量课堂教学 中的生动的例子使我们了解到,如何具体在阅读课中将精读和泛读有效结合,如何有效的收集整合精读泛读的材料并为单元阅读主题服务,如何以任务为依托将精读 泛读结合,如何将阅读和写作整合。
整场报告使我们受益匪浅,正如詹老师所说,教师应该要有教学的热情并且求知若渴,虚心若愚。在座的每一位英语老师以这次华师大培训为契机,在今后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带着热情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姚媛 黄钰供稿)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