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马永青 审稿:唐天辉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量:7次
——合肥一六八中学技术组风采展
在合肥一六八中学这片教育沃土上,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以技术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信息化教育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他们既是学生科技梦想的点燃者,也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力量——他们就是合肥一六八中学技术备课组,一个融合活力、专业与情怀的卓越集体。
一、精研深耕:以专业铸就教育高度
技术备课组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骨干教师组成,其中多人拥有硕士学历、省级优质课奖项及科技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团队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定期开展课题研讨、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发表核心论文多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将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等前沿技术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创造”。近年来,学生团队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中屡获佳绩,总计有数百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成绩背后是备课组“以赛促学、以研促教”的匠心坚守。
二、创新实践:打造技术教育生态圈
备课组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了“基础课程+社团活动+竞赛孵化”的三维育人体系:
1.“创客空间”:配备激光切割机、开源硬件等设备,成为学生实现奇思妙想的“梦工厂”。
2.“机器人社团”:提倡“学中做,做中创,创中乐”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指导学生连续在2020、2021、2022年度分别拿下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Enjoy_Ai项目和九宫项目的全国总冠军。在教育部公示认可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次数近百次。
3.“信息学竞赛队”:我校是全省16所“信息学竞赛金牌学校”之一,近年来在信息学竞赛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同心致远:团队文化凝聚向心力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是备课组的座右铭。组内通过“蓝青工程”实施师徒结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每周集体备课采用“案例众筹”模式,共享教学智慧;在2022年合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大研讨、大交流”活动中(教研网直播),组长马永青老师的《聚焦智慧校园、开展情景化的校本化教学》主题报告引发广泛反响。
“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构建者。”备课组始终坚守这一信念,他们用键盘敲击出创新的节奏,用电路板连接起学生的星辰大海。
从课堂到赛场,从实验室到社会应用,合肥一六八中学技术备课组以开拓者的姿态,书写着技术教育的无限可能。在这里,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滋养科学精神、锻造核心素养的土壤。这支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团队,正以昂扬之姿,继续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而砥砺前行!
教师介绍:
马永青老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获合肥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获合肥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6年获安徽省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二等奖,2018年获安徽省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合肥市十佳科技辅导员。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年度考核优秀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安徽省及合肥市论文评选中获奖。辅导学生参加信息学竞赛成绩显著,总计有数百人获得信息学竞赛各类奖项。
教育感言: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成果,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
刘宜萍老师: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技术硕士,2002年起执教于合肥一六八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合肥市第四、五批高中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合肥市金牌职工、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合肥市优秀社团指导老师、机器人世锦赛中国总决赛优秀教练。曾担任合肥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裁判、学生信息素养大赛评委、合肥市科技特长生考核评委,合肥一六八中学STEAM项目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合肥市刘宜萍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工作室领衔人等工作。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创客学习空间教学案例获安徽省优秀案例、全国实验教学创新案例二等奖。STEAM教学案例、融合创新教学案例、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课例等教学评比活动中均获得合肥市一等奖,2022年安徽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全国人工智能创新课例奖,全国优秀AI创新教学案例奖等。
先后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等赛事活动中,辅导学生数百人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奖项。
吕旁顺老师: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2016年获合肥市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二等奖;积极投入教科研工作,数篇论文荣获省、市一、二等奖;曾担任高中信息学竞赛教练,辅导学生多人次获得省市级奖项;曾担任校机器人社团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多人次获省市级奖项;辅导学生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电脑小制作活动,多人次获省市级奖项。目前为合肥市刘宜萍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工作室核心成员,辅导学生数百人次获得全国及省市奖项。
教育感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切美景都在路途上,只要我们做个教育的有心人,一定会领阅到沿途中的美景,感受到我们作为教育人的幸福所在。
王玉峰老师: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
全国科学优秀指导老师、安徽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成员、安徽省机器人裁判库成员、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合肥市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员 裁判员、合肥市机器人竞赛副裁判长、合肥市高中机器人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合肥一六八中学机器人竞赛教练。
近年来,在合肥市大练兵·大比武,大研讨·大交流,实验说课优质课、智慧课堂教学比赛、论文、STEAM教学案例等各级各类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名次。其中实验说课课程拿下安徽省一等奖第1名,更是入选全国中小学实验精品课程(全国仅3个)。
曾指导学生连续在2020、2021、2022年度分别拿下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Enjoy_Ai项目和九宫项目的全国总冠军。在教育部公示认可的各级各类大赛中荣获省级一等奖以上的次数近百次。
提倡“学中做,做中创,创中乐”的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王常玉老师:中学一级教师,198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02年加入合肥168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1997年开始研究CAI,多个课件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并有相关论文发表。
2009年组建校机器人队,指导学生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并于2010年获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基本技能项目金牌。
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多次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级比赛一、二、三等奖。
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编撰《头脑风暴——科技创新》、《电子控制技术》等多部科技类校本教材。
教育感言:以探究为核心,以求知为动力,以想象为风帆,引领学生在科技海洋中前进。
隗祎老师:中学二级教师,合肥一六八中学通用技术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现就读于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刘宜萍人工智能工作室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课题《基于AI全链路项目的高中生人工智能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已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合作发表一篇;2022-2023年合肥市优秀科技辅导员;2023年大比武大练兵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指导机器人社、创客工作室学多名学生获得多项白名单赛事国家一等奖。
夏然然老师:合肥一六八中学通用技术教师,202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现担任机器人社指导老师。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