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科建设

【青教风采】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发布时间:2024.05.21 浏览量:882次

尚在时间之流中时,会在忙碌中慨叹日子的难挨;飞光一去,又觉到人生几度秋凉的真实。抱着惊喜又惊讶的心情,来整理工作以来的所感所得,才发现在满地鸡毛中,也能抬头看见月亮;不安与忙碌之中,也有无穷的欢喜。

这篇小文的题目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也是余华老师一本散文集的书名。回顾2020年大学毕业以来进入一六八工作的历程,有成长的欢喜,有温馨的指导,有温暖的陪伴,当然也有很多还需要改进的不足。

首先是成长的欢喜。工作以来,依托一六八的平台,也获得了一些荣誉。曾获2023年合肥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说课),2022年获得第四届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三等奖,还有合肥市试题征集评比一等奖、大练兵大比武案例征集二等奖等奖项。有多篇教研论文发表于《语文学习》等核心期刊,一篇党建论文还受到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的认可,入选了合肥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论文集》。还在张文生主任、饶晔老师、唐天辉主任的带领下参与了几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作品在《作文通讯》《作文素材》等杂志发表,在叶圣陶杯、全国创新作文大赛上获奖。去年在饶晔老师的指导下,原创的古代诗文命题也用在了高三年级上学期的耀正优+期末联考试题当中。


1_副本.jpg

学生绘制的我的素描(严重美颜版)


成长的欢喜更来自对一节节常规课的锤炼。在教学中实践自己的课程设计,也可以在学生制造的“教学事故”中发挥一些“教学机智”,把“事故”变成“故事”,其中滋味,真是好玩。

例如,第一年教学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两篇当代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和铁凝的《哦,香雪》时,我注意到这两篇小说背后都有丰富的影视资源,借此我设计了“中国好导演”这个教学环节,挑选电影片段,请学生在观看时与小说原文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比较其优劣,说明理由。在教学实施中,这一环节特别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对比,学生在踊跃的发言过程里深入理解了两篇小说中关键意象(“百合花被子”和“铅笔盒”)对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的作用,也进一步理解了小说人物形象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小通讯员平凡的伟大和香雪的自尊与自卑。

在一个班教学《百合花》第一课时,快下课时,有学生突发奇想,论证说小通讯员就是新媳妇的老公,他俩早就认识,在文本中挖掘出不少“草蛇灰线”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甫一发言就赢得大量应和之声,也有出言反对的。我只好让学生自主分成正反两队,举办一个小型辩论赛,辩题就是“小通讯员究竟是不是新媳妇的老公”,要求发言必须紧扣小说文本,不能胡乱臆测。通过回到文本的辩论,学生最后达成共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是陌生人,但他们两人之间也有一种类似于爱情的情愫,这就是单元人文主题中所说的“青春情怀”之一种。


2_副本.jpg

和学生在运动会的合影


我总结说:我们总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是敞开的,每个读者都可以有个性化的理解,这话说得有理,但同样应该看到的是,总有一些读者对哈姆雷特的理解更有道理,更深刻,更耐人寻味。读者的个性化解读也有界限,这界限就是文本自身。脱离文本的臆测或过度发挥,肯定会造成理解的偏离。正好像把小通讯员臆想成新媳妇那位在外的老公,新奇固然新奇,也很夺人眼球,但毫无文本依据,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我转而说,脑洞也有脑洞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不这么写?如果茹志鹃老师真的按这位同学的脑洞来写,在小说的结尾揭秘小通讯员就是新媳妇的老公,你觉得小说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差了呢?我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布置给大家,并提示可以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化等角度来思考。

第二课时中,学生纷纷发言,认为这样的脑洞使得情节变得虚假刻意,不够自然;新媳妇作为核心人物、献被作为核心情节都失去了光彩;小说军民鱼水情和美好的青春情怀的主题也失去了说服力。正因为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是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情节才得以展开,人物才得以立住,小说的主题才得以以如此震撼如此感人的姿态展现出来。

我展示了一些拓展阅读资料:茹志鹃自称《百合花》是“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为什么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现在我可以坦白交代,原因是我要写一个正处于爱情的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年轻的、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茹志鹃《我写百合花的经过》)揭示出:小说的人物、情节和关键意象都出自作者精心的虚构,彼此之间密切关联,共同为主题服务。《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肝胆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而对主题的理解,既需要对文本细致而深入地阅读,也需要对作者、创作背景的知人论世。

这样,通过学生一个突发奇想并不精密的脑洞,学生在引导组织下对文本进行了更细致的阅读,对小说的虚构性和小说各要素间密切关联的特性都有了更深刻切己的理解。


3_副本.jpg

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发言


点滴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学校、年级、语文组的领导、老师们对我温馨的指导和帮助。感谢学校、年级各位领导对我的指导、帮助和关怀;感谢师父唐天辉主任、汪璞老师、舒畅老师、吕东锋老师,还有黄艳艳主任、马奕芹老师、童峰老师对我青涩的语文课堂的指导;感谢班主任师父郭广永老师、李伟老师在学生管理上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饶晔老师让我加入她的名师工作室、潘磊主任让我加入他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使我能近距离感受到名师和名班主任的风采;感谢一起担任年级宣传员的管华荣老师和李梦媛老师,指导我更高效地完成宣传工作;还要感谢王路遥书记和张志坚老师,指导我进行校报《澜飞湖》的编辑工作。感谢是说不完的,而且是轻飘飘的,我只能以更高效的工作效率、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来回报学校。

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我也感受到很多温暖的小美好。今年1月的时候,有不少上一届的学生回学校来看我,有一位在成都上学的学生还给我带了“特辣”的火锅底料,我不太能吃辣,放在家里一直没敢尝试,也是觉得吃了估计辣在嘴里,摆在家里就会一直甜在心里。新年的时候很多学生给我发新年祝福,有一位刚带了半年的学生发的觉得特别暖心:徐老师,新年好!过去的一年中,遇见您是件特别幸运的事。一天一节的语文课就像是沉闷生活里溜进来的风,让我在复杂的理科学习之后也能浮出水面,甩甩头上的水珠,睁眼看看世界。感动于您对于每一节课的细心准备(每一次的ppt都真的真的很精美!),对于每一位同学的温柔和体贴。


4_副本.jpg

第一届学生寒假返校与我的合影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成长的欢喜、温馨的指导、温暖的陪伴会指引我继续成长下去,改正自身还存在的种种不足,努力成为一个让学校放心、家长安心、学生暖心的老师,继续走好这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就像拜伦的诗里说,“只要还在前行,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供稿:徐展  核稿:唐天辉)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