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3级

【传统年俗】古往今来,年之异同

发布时间:2021.02.18 浏览量:1159次

大国泱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中,“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亘古不衰,闪耀至今。

古时候,小年祭灶保平安;扫房子除陈布新;贴春联评古论今;贴窗花悦目赏心;贴倒福福气已临;守岁珍惜光阴;祭祖怀古念今;爆竹、拜年气氛欢愉;年糕、饺子、汤圆必不可少。

随着时代的发展,爆竹因其对环境的污染,渐渐推出时代的舞台;祭灶、祭祖因人们思想的进步逐渐趋于淡化;因便不见了它们的身影。

而今,春晚的浪潮席卷而来,成为当今中国春节的重要新习俗。多姿多彩的歌舞表演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诙谐有趣的小品相声蕴含丰富人生哲理;优美精致的戏曲武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近几年,微信群抢红包也成为春节的重要活动。家人们聚集在群里发红包抢红包,一场场红包雨,一个个红包,拆开的不仅仅是一笔笔有着数额大小的金钱,还更是一份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古今之年,过年之风俗有异,年味儿有异,氛围有异,不似原先那般走街串巷、热火朝天、烟花满地地过大年了,连家人偶尔聚集在一起也没有原来那么热络,冷冷清清,走到角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王国,丝毫没有节日的味道。

有异必有同。虽说风俗有异,但这风俗的变化更是体现了人们对年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文人志士对年的赞颂也从未停止。古有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文天祥“无复屠苏梦,桃灯夜未央”;今有董必武“部部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林伯渠“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春节虽有改变,但人们并未遗忘节日的初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家,去看看久未谋面的父母、亲人,给他们报一声平安,陪他们吃一顿年夜饭,听他们说一堆有趣的事,亲情永远,中华文化的传承仍在。

对于“过年”,我们应当多陪陪家人,放下自己手中的事,享受“年”所给我们带来的一份全新的体验。不管“年”怎么变,人与人之间的亲情都不该少。珍惜每一个过年的机会,传承“年”之文化,让“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永葆活力。

供稿:高一(7)班 余若彤 审稿:张海宾 徐展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