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一26班 聂煜城 审稿:张文生 发布时间:2025.03.22 浏览量:187次
随着研学旅行的脚步,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传说中李白仙逝的地方——马鞍山。关于李白逝去的说法始终不如一,而这里的人更神往浪漫主义浓厚的醉酒水中捞月而死。于是,为寻李白,我们踏上了旅途。
长江天险,采石矶上。陌上花开,山青水无声,竹邬风不止。
摈弃了市井的喧嚣与世俗的纷扰,慢慢地在这方大地上与同伴携行,视野中果真能看到如此别样的风景。导游老师一边走着,一边为我们讲述李白那传奇的一生。阳光荡漾在她的眸子里,语言所致皆是身为马鞍山人的自豪、对李白浪漫的憧憬,对似水时光的惬意。她的讲解词中也不时掺杂着一句句隽永的诗韵,不过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从前儿童时期的大声诵读,似乎与这篇诗歌隔了一层空间,难以体会到诗仙笔下的烂漫与深沉。但是在导游的语调和四周景色的映衬下我们似乎真切地体会到李白泚笔落墨留下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神韵。
于是,我们,寻到了这样的李白——浪漫,飘扬。
扶桑初日,古榕树下。情景演绎,捉松影烟霞,明太白诗意。
同学幽默的表演让这段古朴的岁月焕发了生机。飞出的靴子与高力士的羞愤让同学们捧腹大笑,但太白兄的文人风骨与不为浮名的脊梁拂却了历史的尘埃,生出血肉与筋骨呈现在眼前。十里桃花的美景与万家美酒的醇厚虽受场地的限制无法真实呈现,但与友人的深情与生活的自由洒脱穿越万古时光以一首赠汪伦流传至今。月下独酌,将生性的骄纵与轻狂倾情融入杜康,世间的纷纷扰扰便于我无关。
于是,我们,寻到了这样的李白——骄纵,轻狂;自由,洒脱。
在历史的大河里捡起一丝吉光片羽,一块块关于李白的时光碎片就此重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自由与洒脱、骄纵与轻狂、浪漫与飘扬在杜康,在剑气,在诗情。当灵魂在亲切的体会中变得丰盈,先前尚未留意的光影便从埋藏记忆的坟墓中掘出,与当下的人格相会,站在今天的时光而感慨万千。
我忽然想起了第一日在陋室浏览时的所见。一位老者在陋室中手执一根素笛,古朴悠然的歌曲伴随着他那灵动的双手与平稳的气息静静抚慰着我们嘈杂的心声。曲终后,我们由衷地鼓掌。看到我们是前来研学的学生,他忽然感到很兴奋。他这样说了一句话:“一辈子很短,一辈子也很长,我也吹了一辈子的笛子。”我当时隐隐有一种感觉,但飘飘渺渺又体会不真切。临走时,他满含期望地对我们说:“你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未来的就是你们走了。”
现在想来,或许他也是我们所苦苦寻找的李白吧。斯是陋室,而其德馨。李白幼年时遇到老妇习得铁杵磨成针的道理,于是这老者也穷极一生如此热爱笛子。李白的飘扬烂漫与自由洒脱也在此刻从一行行韵脚穿越时空幻化成了老者笛下的山水舞曲。老者在我们临走时对我们的殷切嘱托,又何尝不是对儿时自己的嘱托和对话。而李白暮年时写下的傲气与风骨,又何尝不是对少年英气的誓言。这老者是,导游是,而我们又何尝不是。李白所代表的正是人类心中最纯粹美好的情趣。在一代代的“李白”的相逢中毁灭,而又创造,赋予它新的躯壳与血肉。当生命将尽,腐朽的躯壳破碎,而那充盈饱满的灵魂碎片又在新的物质上重组、生根……
我们寻的是李白吗?也不只是李白。我们寻的是李白千古不熄的风骨,是跨越长河的仙气洒脱,是不为浮名的矢志不渝,是流传千古的浪漫,是墨香古韵的诗。且让我臣服于这飘扬的仙气,与历史的余音问答,与当代的精神相逢,摈弃这枯朽的躯壳,在此处安葬我的灵魂。
我们的人生需要李白,所以我们去寻李白。而我们又无需去寻李白,因为我们皆是李白。
供稿:高一26班 聂煜城
审稿:张文生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