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一六八 - 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北京大学袁霄:少年仗剑走八荒,策马绚烂好风光

发布时间:2024.06.04 浏览量:830次

写在前面:合肥一六八中学建校二十余载,培养出一大批国之栋梁,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遍布全球各地。他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在新的学习和工作中大放异彩,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力学笃行,躬身实践。

 

 DSCF1350_副本.jpg

袁霄,一六八中学2021届26班毕业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018年那个夏天的夜晚,高一26班的班级里正在竞选课代表。一名懵懂无知的男孩子走上讲台,冲口而出道: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数学比较好,我会尽力帮助大家的!从此,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一段绚丽的高中生活拉开了序幕。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当课代表也是马马虎虎,就像我在大学突然就担任了院学生会部门负责人一样,有过一些失误,但回想起来也是很奇妙的一段经历。

      

学生会部门合影_副本.jpg

院学生会部门骨干合影

 

总的来说,我的高中生涯值得写的还是很多。单说数学竞赛之路,19年夏天的北京,20年夏天的杭州,20年冬天的长沙,还有大本营合肥,这些地方见证了我的志得意满和失魂落魄,还有那个不完美但也满足的结局。20年年底这一切终了之后,备战高考的半年里也是一路跌跌撞撞,有过惊喜有过挫败,惊喜很大,挫败亦很深。还记得当时最后一卷考完,我为了保留一丝平静(颜面),坚持不问排名,还特意让家长别告诉我结果。最终高考的结果令人始料未及。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竞赛之路印象最深的记忆以及备战高考期间的经验和感受。

    

在长沙_副本.jpg2020年11月决战长沙,感谢周培祥老师一路陪同      


2019年北京大学数学夏令营

这是我第一次以学生的身份走进北京大学。当时的我刚刚在东南赛上挤进前列,就收到了北大的邀请,来到燕园参与夏令营。对考试题目的记忆早已模糊,只记得自己拿下了二等奖——那时候强基计划的风声刚刚吹响,这份奖励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优惠政策,但我现在依然觉得,这是我高中时期最值得谈及的一场经历,这可以说是我踏向基础数学之路的学术启蒙。

                北大夏令营_副本.jpg

夏令营留影   

 

夏令营期间,北大安排了几场报告,其中有两场和我现在喜欢的东西息息相关,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现代的数学。刚刚回国任教的刘毅老师带领我们完成了一场“心灵瑜伽”,畅游拓扑世界;杨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模形式/自守形式与三次同余方程。这些东西在如今仍然会让我时不时回首(笔者近期还在折腾的作业就有三次同余方程的题目)。

           讲座照片_副本.jpg

     夏令营存起来的回忆——杨磊老师报告会

 

那个暑假我还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不像现在得提前很多天预约,我当天预约当天就进去了。我当时参观的目的是去看所谓“单叶双曲面”,那是双曲线绕着虚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曲面,它最大的特征是它可以由一条直线旋转得到。后来我才慢慢知道,曲面上直线的计数问题在当今依旧大放异彩。

              单叶双曲面_副本.jpg这这是网图 我拍的图由于换手机了找不到了  

 

【夹带私货】密布着直线是二次曲面的共同特征,而当次数提高到3以后,(一般来说)三次曲面上就恰好会有27条直线。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和代数几何、相交理论、模空间、数学物理等众多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40604072444_副本.jpg

本科上课日常:基础代数几何课訚琪峥老师在分享这个故事

 

PS:这个学期我还参加了北大江淮发展研究会举办的“漫漫谈”活动,我把这门课上的一些见闻分享给了其他的同学,期待更多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我们一起来探论!

 

2020年底回归高考

冬令营结束后,两年多的竞赛生涯最终以一枚银牌落幕,幻想中的保送不出意外的没有出现,带着强基破格入围的资格,我迅速投入到高考大军中。当时退役没多久便是一次联考,我记得我考的相当符合刚结束竞赛学习的状态。考试结束后,班主任史传奇老师特别叮嘱我,让我不要因为有了破格资格就放松了课内的学习,应当精益求精。至于后来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巅峰的,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说,我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或者说知道如何去寻找努力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不需要担心的是计算能力和做题的速度,以及数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其他科目的基础知识,以及语文和英语作文素材的积累,还有答题的规范。

同样是那一次考试以后,对于我比较薄弱并且有些迷茫的学科,语文黄艳艳老师、英语王芳老师、物理王茂群老师和生物项金玲老师都找我私下的交流,指出了我存在的问题。后来学校为部分高三同学组织“点对点”,针对弱势学科请别的老师一对三帮扶。这期间我结识了唐天辉老师,他在我的语文学习上也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我的老师们在我备考的半年来包容了我很多奇特的想法,为我一路的螺旋上升保驾护航。寒假的一个月,我主要是采取以练代学的方法,用大量的练习快速补齐落下的知识点。

开学之后,经常能听到生物项金玲老师强调,要尽可能地学习标准答案的语言组织,争取能和标答一模一样。后来我还特地学习了其他学科解答题的书写格式,这些都可能为我考出高分埋下了伏笔。

 

2021年夏天高考

不得不说,高考的偶然性还是非常强的,这里记录下一些我觉得让我能够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的一些题目,现在想起也觉得很神奇。在语文考试看文化常识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苏武牧羊那篇课文,冥冥中有一股声音告诉我“抵”这里不对。还有理综,当时理综考试的痛点是物理解答题计算量大很复杂,还有化学最后一个选择题是个脑筋急转弯的怪题。计算量这点正好符合我的胃口,而脑筋急转弯我也正好想到了。更有意思的是,考试前一两个月的时候,化学周峰老师安排课代表组一套卷子给大家考,那时我就自己编了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给大家做。

 

后记

写这篇文字的这段时间,我正在和一份有着30个问题的作业缠斗。如此想来,上了大学以来,我从大一的懵懂无知,到大二开始走向代数几何,再到大三学模空间和一些平展上同调,如今基本决定留在国内读书并且已经收到本校直博的预录取资格,这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我想帮助我完成这些的,不只有热爱,还有自信与坚持。这么说来,也正是它们支撑着我,让我在高考中考出从未想象过的分数。提到自信,我便想起高中时的那些班会:几个同学一起针对一个主题做报告。在内容、形式的选择上,不像大学的pre总是会顾及分数,这时候是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时候,也是最能培养自信的时候。这份自信,说的是让你在阐述自己比较熟悉的观点时,能够以最饱满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无论是在分享我的经验的时候,还是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我(至少在我自己看来)都能尽可能的完整的展现自己的理解。

          班会照片_副本.jpg

高中记忆:班会日常

 

同时我很庆幸,在大多数时候我能有一个还算明确的方向,有能支撑我不断前进的家人和学校,也有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给予我指点的老师们——无论是曾经还是现在。也希望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无论是轻松还是焦虑,无论是坚定还是犹豫,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备受打击,都能找到远方的星空,都能看清脚下的道路。愿你我都有仗剑走八荒的勇气,在历遍人世俯仰之后,依旧不改轻狂,能继续策马看绚烂好风光。

供稿:袁霄  王艳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