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际教育 - 国际交流

感受悠悠剑桥,触摸科学之魂

发布时间:2012.03.28 浏览量:1850次

连续多日的碧海蓝天,晴空万里,仿佛让人们忘记了英国多变的气候。或许是给我们增加一种新的体验,也或许是让我们欣赏英伦的另一种美,5月28日的天空突然变了一幅面孔。7:30分,趁着淡淡的薄雾,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18)班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前往本次英国游学的最后一站——令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剑桥大学。
     如果说熙熙攘攘,喧闹繁华的牛津展现的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都市之美,淡淡薄雾中的剑桥则透露出典雅与恬静。踏足剑桥,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诗人徐志摩的那首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再别康桥》(注Cambridge是一个复合词Cam可译成“康”或“剑”):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在字里行间透落出一种无奈的叹息,或许只有到了剑桥,了解了剑桥的典故,你才能真正体味作者那炽热与细腻的情感,在诗行中随着剑河静静地流淌。
      一到剑桥,我们就到那条曾经令诗人无限惆怅的剑河上泛舟。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看看哪座桥边“垂着河畔的金柳”,又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苔,在水底招摇”。
      英语导游的讲解让我们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圣约翰学院那座叹息桥才是徐志摩心中的“康桥”。据说圣约翰学院的这座叹息桥又称失意桥,因在以往的很多年间,圣约翰的许多考试不及格的学生纷纷从桥上跳进剑河自尽而得名。平时那些失恋者亦喜欢来桥上叹息,想不通时便一头栽进河里。或许是这座叹息桥当时在情感上引起了诗人的共鸣,有感而发成就了游剑桥的一个经典!
     浪漫泛舟之后,我们漫步走在剑桥大学一个个著名学院之间的小道上,慢慢体会剑桥厚重的文化和传奇的历史。
建筑规模宏伟,历经享利六世、七世、八世以及英格兰王詹姆士一世的国王学院(the King’s College)。哥特式的国王学院大教堂是剑桥的标志。国王学院的不少毕业生后来成为了总统、总理、主教和作家、这其中包括英国首相罗伯特?沃波尔,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哲学家奥罗宾多,圣经教师叶光明,作家艾瑞克?霍布斯邦和徐志摩等。
     而康桥最大、最富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学院莫过于三一学院( the Trinity College) ,因为三一学院出过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超过剑桥牛津的任何其他学院。不仅如此,这里也是多位英国国王学习过的地方,包括查尔斯王子。当然更为世人耳熟能详的是培根、罗素、维特根斯坦,英国大诗人斯宾塞和拜伦。在学院大门右侧那棵著名的苹果树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伴随着教堂悠扬的钟声,古老而神秘的三一学院散发出的是一股生生不息的科学气息。
     剑桥的基督学院却见证了现代遗传学和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勤学苦读的身影!1873年,卡文迪什实验室建立后,又出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近代物理学家,他们有麦克斯韦尔、瑞莱、汤姆生等,近代物理学的许多成就几乎都与这个实验室有关。迄今,卡文迪什实验室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饱览了剑桥众多学院优美风光,体会了各个学院厚重的文化之后,我们来到了建于1284年,剑桥最早的学院——Peter House。这时的天空突然下起了蒙蒙细雨,或许上苍也在同情最初来到这里那些逃难学者,为他们的艰辛而流泪,也为了后世辉煌的成就而感动!
     下午4时许,在我们即将结束剑桥之行,踏上归途时,雨过天晴,此时的剑桥在蓝天白云之下展现出另一番妩媚动人景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再见了,剑桥!我们一六八中学的学子们沐浴圣地之光,并将在浓郁的学术氛围感召下,鞭策自己不断奋进!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