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3.27 浏览量:804次
2011年3月底,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的精神,对多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和科研一线取得突出业绩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进行表彰。我校李春林老师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名师”荣誉称号。这是李春林老师的光荣,更是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光荣,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工程喜结的又一硕果。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的好坏,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六八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增加办学效益。近年来,学校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把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作为全校的紧迫任务而常抓不懈,成绩逐渐显露,到了上级部门和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同: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变化,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校本教研活动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纲要》和相关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改理念已为大家所接受,并被尝试着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1)注重创设情境,让文本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调体验性学习。
(3)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展。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运用激励性言语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赞赏学生,课堂气氛显得民主、和谐、宽松。由于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课堂教学中“意外”的惊喜很多,没有“预约”的精彩也很多,课堂教学已不是纯预设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了。课堂里的笑声多了,话语多了,争吵多了,人的情感不再被课堂的氛围束缚得平静无波。
2、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氛围浓厚、文明习惯逐步养成,能力得到了全面长足发展。
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连续六年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综合质量评价一等奖”。
4、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010年,学校先后有汪璞、程结旺教师位老师荣获合肥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市级课题立项七项。
近年来,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一、优化教学与教研条件,建设教学研究资源
近年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本教研,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教研条件。现在我校办学条件日臻优化,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美术室、音乐室、通用技术试验等,每位配备一台手提电脑。每学期为教师征订近百种权威教育教学刊物,学校各类各项教学仪器配备到位,为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学校先后制定了《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课题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制度的执行中,针对教师育人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实行“严”制度,“软”管理,注重工作实效,不拘泥于工作形式,管理上争取做到“宽严相济,情理相容”,从而形成一种融洽、和谐、宽松、友爱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把学校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提高了教研质量和教师的参与面。
三、学习沉淀,厚实底蕴。
学校不断创设学习氛围,实施文化管理,加强学习指导,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始终,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1、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校园书香”氛围。
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已形成一种制度,一种风气。教师们通过读书交流活动,享受读书乐趣,提升教师内涵,促进专业发展。
2、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我们常用以下三种形式。
(1)骨干示范典型引路。“闭门造车”会造成认识的不全面,必须走出去,多见识,多观摩,才能有对比,有感悟。因此,我校努力创造条件,先后组织先后组织近200位教师到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名校听课、观摩、研讨。回校后,让他们向全体教师或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学习心得,上示范课、样板课,从而达到“一人学习,全员受益”,实现了资源传导和共享。
(2)领导骨干讲座专业引学。为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学校领导骨干亲自参与培训活动,为教师作专题讲座(主要利用周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介绍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和课改成果,并结合学校实际问题进行专题辅导,提出对策。
(3)专家引领。在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借助省、市、区教研部门的力量来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学校先后从上海、南京等教育先进地区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做客我校“百家讲坛”,传播先进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在教师中一次次掀起思想风暴。
3、自主学习,内化提升。
学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重要教育经验和信息。同时学校经常向老师推荐有关课改实验的优秀文章,让理论与实际相互碰撞,引发思考争论。
四、聚焦课堂,展示课例,交流互动。
随堂听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
互听互评研讨课。主要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
研究课。我校构建了“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引导教师人人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个个都是活动的主体,人人都有承担活动的义务和责任。促进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和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成长。
五、课题引领,提升教研质量。
我校立足实际,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实现课题研究对常规教研的引领作用。目前,学校各级课题正在积极进行之中。
六、注重反思,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时时反思,堂堂反思。即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地方不足等问题。反思必须在教案上备注,学校教务处不定期检查.
师资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虽然我校在这一方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筑平台,为他们创设磨练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条件,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宽阔舞台,从而为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为合肥市的大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