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08 浏览量:1164次
第九届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参赛学生感悟——
浸晕书香 扬帆起航
——记创新作文大赛参赛感想
合肥168中学 新高三{16}班 项惟真
就这样,怀着对历史、对文学、对写作的追慕,7月31日-8月3日,我和其他三名参赛同学一起踏进了北大的校园,无数学子的梦想殿堂。
依依的杨柳,通幽的曲径,绿树掩映中老教学楼的飞檐,未名湖上露珠滚动的荷叶,还有步履轻快的学生们,都在向我呼唤着:“观察吧,聆听吧,呼吸吧,品味吧,感受这浓浓的书香雅韵吧……”
我有了对文学创作的新认识。第一天上午的比赛内容不负“创新”主题,无论是多数中学生未曾接触过的“消息参考”写作,还是发挥空间极大的命题作文《最远的与最近的》,都让我感受到如果没有对文字的领悟,对主旨的把握,再多修辞技巧,再多素材储备不过是废铁一堆。第二天上午作家阎连科先生的演讲中对小说创作的分析,也强调了创作“热情”——来自生活的灵感,对人物思想和命运的把握。“不是托尔斯泰想让安娜·卡列尼娜自杀,而是此时她除了自杀无路可走”作者不仅要赋予人物性格,更要体味人物的思想,这又是更深层次的要求了。获奖作品中议论文的压倒性胜利也说明了思想的被重视程度,严整的逻辑和深刻的思想或许不够赏心悦目,但璞玉哪怕未经雕琢也胜过五光十色的廉价工艺品。
我有了对大学生活的新规划。第一天下午的高校招生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北大自主招生中别具一格的跨学科小论文写作和书评写作都明确地表达了对综合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复旦各式各样的出国交流项目让看似轻松的大学生活多了竞争的压力和丰富的机会;中国政法大学所开出的选修专业也让我看到四年大学生活可以有超乎想象的容量和意义……考上理想的大学绝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人与人的差距也要到这里才真正拉开。为了具备迎接新挑战所需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我还有太多努力要付出。
在这里,我学习,我体会,我成长。这次不同寻常的比赛给了我新的动力,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扬帆起航!
点灯的人
合肥168中学 新高三(18)班 李旻丽
八月初,我们一行人来到北大,未名湖畔,丝柳依依,佳木成荫。
从初赛的试试看的心态到进入复赛的意外再到决赛的平静坦然。唯一能说的是,这大概是我成长路上一段无与伦比的记忆吧。作为一名准高三生,可以从有些僵化的高考作文模式中跳出来,我手写我心,已是最大的幸运。
参赛选手有很多,年轻的面庞,大都沉稳安静。我想,也许将来我们中还有些人会坚守最初的文学梦想。哪怕失败哪怕被嘲笑,但只要有梦,就不会后悔。这梦想是光,引领着我们一路走下去,而我们也终将成为那个点灯的人。
带队的王道祥老师也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在赛前告诉我们一些作文技巧,像父亲般替我们周到的安排住宿和饮食。同行的伙伴也很快熟悉,想想就觉得很神奇,我们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因为一场比赛而在北大有了交集,哪怕只是匆匆相遇,也是人生路上一次美丽的相遇。
这次比赛,没有取得好的名次,但也没有那么失落,就像阎连科说的那样,大赛赛的是对写作的爱,一篇文章的得失,只是一页稿纸的丰弱,而真正的赢家是一生都握笔不放的人。诚然,我们还那么年轻,还可以越挫越勇,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被自我感觉所蒙蔽,我还有许多要学习要努力的地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走过千山万水,方能抵达。
脱缰于经验外
合肥168中学 新高二(16)班 黄心杰
经过校内外共3次的比赛筛选,7月31日,我和其他三位同学在王道祥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到了北京大学,参加2014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全国总决赛。
8月1日上午开门见山,进行比赛,大作文题目为“最远的与最近的”,另有一应用性写作,是关于“燕京学院”的材料概况;下午是高校自主招生专题讲座。8月2号在阎连科先生精彩的写作讲座后,迎来了颁奖典礼以及各位教授作家对作文的解析和评论。我们学校也取得了三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的好成绩。短短三天,我们就结束了北大的参赛之旅。
然而创新作文大赛带给我们的绝非仅此。我想:除了与北大的亲身接触、瞻仰文学大师的风范或者是获得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外,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思维一次脱缰的机会,从经验中脱缰出来的机会。
是这样的,初赛中“你说我说他说”启发我想到三口成品的创意,从而意外进入复赛,而在参加初赛前还跟同学说这种高大上的比赛我们的思维高攀不上;于是远在六安霍山的我匆匆忙忙在合肥宾馆定钟点房参加网络复赛,傻眼地接到“微青春”这个命题作文,抱着豁出去的心态痛痛快快地写了三段微小说,写得畅快淋漓之际亦意识到是否足够切合主题;得知进入全国总决赛是听同学传闻。一次次风浪终把心中沙滩磨得平滑,收拾一份去北大观光朝圣的心情前往北京,练就不以物喜不以自悲之功力,终获二等奖。
于是又想起“最远的与最近的”此决赛作文题。
远不远?怎么不远,用几个月走完从100多万人到800余人的路程,一路到底用了不少心思,堪称思维与文字的长途跋涉。近不近?怎么不近,其实平时作文有如悟空画地为牢,本可伸缩思维却局限于一室之内,于是写出作文一如八股充满考场气氛。现在顿悟:只需稍稍走出那一个自造神圈,便得自由新鲜空气可供呼吸。
而那些抱有功利性梦想一到考场就决心要写出怎样怎样格式的锦绣文章者,可惜难以享有此豁达开朗潇洒视角。作为比赛中较为少有的理科男生,此次大赛给了思维一次脱缰于经验外的机会,实在福气。
最后,还是以简嫃的话结束罢。
荣华或清苦,都像第一遍茶,切记倒掉。
而浓茶转淡,饮到魂断梦断,自然回甘。
我的北大之旅
合肥168中学 新高二(20)班 魏露
从踏上北方的列车的那一刻起,我试图把参加这场赛事当作一场不长不短的旅行。我告诉自己,旅行与生活一样,本应抱着从容淡定处事不惊的态度,但同时也要用心经营。
你不能用任何手段来确保赢得比赛获得荣誉,就像你总是不能完全地驾驭生活。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这场旅行的功利性。
和大多数参赛者一样,有点艰难地摸索到北大校门入口,报名。坐在教室里拿起发下的笔开始写自己的文字,到北大食堂里重温了一个月前在本校排队买饭的滋味,听高校自主选拔招生专题会上各教授风格迥异的演讲,安静地坐在大礼堂里听阎连科先生的讲座。怀着敬畏的心情。走在北大古老大道小路上,感觉一草一木都要比我懂得更多。
在颁奖典礼的现场,当奖项滚动到二等奖时,内心还是有一些急促不安,毕竟我还是把它看成一场不纯粹的旅行。最终我如愿拿到了自主招生推荐资格。
但在回程的列车上,我感受到背上的行囊里多的却不仅仅是几份证书的重量,它还承载了这个年纪的我这几天点点滴滴的心情、记忆以及更多。
参赛的这几天,我是北大的客人,我想,两年后,我也不会成为北大的主人,但若干年后,当我以与今天完全不同的身份,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再去北大,我会对自己说,我来过。
无论那时我对它感到陌生与否。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