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07 浏览量:2012次
本质无变动,形式更灵活
——2012年安徽语文考纲解读
(合肥168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纵观2012年语文全国考试大纲,基本未变,不过安徽的《考试说明》稳中微调。
看变化:
设题方式更灵活
在“考试范围与要求”中,考查形式有显著变化: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和古代诗歌鉴赏板块的考查,“可以采用选择题形式,也可以采用非选择题形式。”主、客观题型并重,增加了设题的灵活性。
标点符号要重视
沉寂数年的标点符号似乎又“活跃”起来。2012年的《考试说明》删去了“标点符号的考查具有综合性,一般不单独设题”一句,不排除单独设题的可能。
名句名篇有变化
名句名篇默写范围除人教版普通课程必修部分未变外,其他有增有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默写篇目:增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爱莲说》、《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删去《钱塘湖春行》、《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篇目:删去《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念奴娇》(大江东去)。人教版普通课程选修部分:增加《蜀相》、《李凭箜篌引》、《菩萨蛮》(其二);删去《夜归鹿门歌》、《阁夜》。
给建议:
对于后期的复习备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有所侧重:
一、基础小题,查缺补漏。对字音、字形、熟语、病句、名句名篇默写等小题常练,文言实虚词、特殊句式不忘回归课本。
二、阅读写作,注意技巧。在阅读板块,要注意答题区域的前后关联,快速找到关键句。小说题材阅读,强化“三要素加主旨”相互作用的意识;散文阅读多多落实情感与思路的二元解读。在作文板块,一方面,应当逐步积累新鲜有效的素材;另一方面切实培养审题、立意、架构的思维层递能力。
三、规范答题,巧用答案。学生的答题模式普遍不够规范,应届考生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解题的步骤出发,由表及里,归纳可以大略通用的答题范式。如诗歌鉴赏板块 “艺术表现手法” 的考查,学生常常叫苦;诸如现代文阅读板块“作用类”考查,学生往往答不全,答不透。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标准答案中寻找奥秘,锻炼并培养解读简略答案与详细的评分细则的能力,并由答案反推设题者的意图,思悟一般性问题的常规解法。
四、精选细评,青睐真题。在考前两个多月,训练题的选择不得不斟酌。做什么题?如何做?教师不妨自己先“下手”,可以弃置整套模拟原卷,剪刀必备,浆糊不可少,精选组装,更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历年的,和安徽卷风格相近的真题则是首选。如何讲评?是讲知识点,还是讲答题方法?是讲思路,还是讲规范?不同题型,早作规划,有所侧重,放大题目中的亮点。
小提示:留意生活不读死书
近年安徽高考题设题灵活,选材新鲜。题目往往从课程考纲中来,从民俗文化中来,更可能从社会生活中来。应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社稷民生,不读死书,留意观察本地民俗文化特色。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