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2 浏览量:2243次
高二(2)班 吴昊家长 杜启云
编者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2022年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我国进入了“依法带娃”新时代。为更好推动家长们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合肥一六八中学开展了面向家长群体的第五届“家教心主张”主题征文活动。现将部分征文与广大家长朋友共享。
每个人的内心都强烈渴望成就感,具体到孩子的考试上,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考试成绩好,被别人认可和肯定。但是很多时候,不是说你想考好就能够考好,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成绩的。
遇到挫折,孩子也许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但每个老师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要照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面面俱到;同学之间呢,大家的学业都很忙,本身还存在竞争关系,大多数孩子在遇到不如意的问题时并不愿意跟同学交流,就算偶尔说说,同样是十几岁的孩子,也不会有很大的帮助。
家长就不一样了,我们是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关注孩子,我们无条件爱他们,也愿意无条件帮助他们。因此,当孩子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家儿子去年中考失利,导致心理落差很大,一时难以接受,当时很长时间走不出来。我和他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我们带他出去旅游散心,找他的班主任和他聊天开导,告诉他成绩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更重要。一时的失利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就不会责怪你,只要你不气馁、不放弃,一直努力,就不会差到哪去。
来到一六八后,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努力,在高一阶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现在成绩一直起起伏伏,但有家庭的后盾,相信一定可以平稳度过。
前不久,老公的一个老同学聊起他儿子高三时的一些事情,心有余悸。他儿子上高中以后开始住校,高一高二都还平稳,但到高三以后,一到考试就给他打电话,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头晕。到医院折腾一通,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时间一长,他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每次一到考试就头晕肚子疼。他想,孩子可能是压力大,怕考不好被爸妈批评。于是就劝孩子安心去考,考啥样都没关系。可是儿子这一科考完,下一科考前又会给他打电话,请求他跟老师请假。好几次考试都这样,他觉得事情比较严重,就找了一个专注研究考试焦虑的老师给孩子做了几次辅导,孩子这才克服了恐惧心理,顺利地参加了高考。虽然孩子今年读了一所很普通的大学,他的老同学不无感慨地说:“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哪怕他不读大学也没有什么。”
我非常欣赏这位好爸爸,当孩子出了状况时,他把焦点放在了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及时地找方法。事实上,每次到了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季,心理辅导机构都会接到恐惧考试的孩子前来辅导。同时也有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强行逼迫孩子,最后导致孩子厌学甚至逃离学校。
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参加各种考试,家长也特别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当孩子排名靠前的时候,家长会欢欣鼓舞,还会以好成绩作为条件给孩子各种奖励。而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或者“考砸”的时候,有些家长轻则冷暴力,对孩子不理不睬,重的会责骂、惩罚孩子。这种“只见分数,不见孩子”的做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建立一些非理性的信念,比如“只有考好了爸爸妈妈才喜欢我” “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等。所以,一旦考不好或者觉得自己考不好,孩子就会很害怕,害怕来自家长的冷漠、责骂,也害怕来自老师的批评。更何况,家长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而且总是用自己孩子的弱点跟别人家孩子的强项比。这一点也会让孩子觉得,成绩差会遭到周围人尤其是同学的鄙视,从而对学习、考试产生抵触情绪。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精彩,他的优秀于否,和考试成绩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的目的,不是要那个考试成绩,而是希望孩子越来越有修养,而且能学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家长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些,就能看到孩子的成长,而不会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更不会患得患失了。只有家长放松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支持,孩子才会阳光快乐。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他才会自信。一个自信的孩子,自然会坦然面对考试的成败,也会从容面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只是,这种自信更多的来自家长对他的接纳和信任。因此,一个从长远考虑孩子成长的家长,不应该在乎孩子一时的考试成绩,而要发现孩子身上那些独特的资源,帮助孩子认识和挖掘。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