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浏览量:1050次
9月27日上午9点合肥一六八中学行政楼第二会议室里,在生活区主管张海珍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生活区全体老师参加并深入学习了此次的分享会议。三个年级组六位代表老师就我校今年暑期在上海举办的为期四天的“德育管理团队研修班“课程,分别做了学习心得体悟的交流与分享。
为本期“德育管理团队研修班“授课的老师和教授的课程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彬教授和他的课程《新时代学校德育现代化的问题与路径》,张洁老师和她的课程《新时代家校共育的途径与方法》,耿喜玲老师和她的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的路径探索》,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馨和她的课程《班主任管与理的艺术》,郭玉良老师和他的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杨敏毅老师和他的课程《洞察心理以心唤心学生心理问题的甄别与干预》。六位生活区老师从本次学习的主题内容、真实案例、心得体会、未来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王晓雪老师:这次研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和专家、一线的老师们交流的机会。研修的内容异彩纷呈,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大家交流经验、分享观点,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学会了德育教研,提高教育认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次德育活动学习,激励着我们教师团队要更好的向前发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李自根老师:本次为期四天德育研修班,让我认识到只有走出现有的环境多到外面世界聆听专家们的报告,才能多提升自己。此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眼中能够看到孩子,看懂孩子,看好孩子,让自己以后在德育的路上,多点关爱,多点引导,把自身修养变成第二身份证,让本次学习的内容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在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能有发展不成熟的学生,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成长。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洞察学生的心里即是一种心灵的感悟,也是一种关爱的能力,更是一种引导的力量。
汪道荣老师:师生关系是生产力,而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标配“。当代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心理特点,大多数高中生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科学和知识,从而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能力。通过真实案例的学习分析,由不了解的高一学生、厌学的高二学生到压抑的高三学生,从容、忍、导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教育就是激发生命成长的内驱力,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并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
李曼老师:用“催人奋进“四个字开场分享了暑期上海之旅的学习感悟。在教育管理中要用共情与沟通等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不做学生或任何人的危机叠加人,当学生的能力与愿望不匹配时,要分情况处理,是帮他提升能力还是让他正确对待愿望,以达到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的目的。建班育人让我们在工作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改变我们的行动逻辑,并且要研究我们的学生,同时也要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同频共振;对学生尽量进行赏识教育,这样才可让学生有“获得感”。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次上海学习之旅,专家们分享的工作方法与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并融入、实践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之中,也为我们今后如何更好的做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助力与思路。
王鲁老师: 通过身边学生的案例,从内卷到向外开拓创新,对学生大面积近视、抑郁症患者逐渐增多、失眠、逃课现象的发生以及学习带给孩子们过大的压力等。对寄宿制学校生活区应该如何管理,才能有效缓解住校生的学习压力?通过暑期上海学习分享了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了我们指导,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批评的艺术就在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老师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包容不足,等待完善等等。我们要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包容,学会团队,学会责任,学会面对失败,面对挫折,学会在冲突中解决问题。我们要用审视的眼光看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赵云老师: 首先是对外出学习的机会表示激动,为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更智慧的呵护好那帮可爱的学生们而兴奋。“研修德育智慧,培育时代新人”,虽然我们不是学科老师,但我们守护的是学科老师及学生们的大后方,后方安定,前方才无忧。默默发愿,“一定要和学科老师紧密团结在一起,多交流,多沟通,从生活上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舒缓他们的学习压力,贡献出我们生活老师的力量。”“……各科教师越团结,学生发展越全面……”我们168高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班主任、生活老师、家长构成了学生成长的主要闭环,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及时发现问题,和各方反馈沟通,我明白自己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区管理更出色。
最后,张海珍老师通过PPT的形式做了细致的总结分享,“以问题为导向,在发展中前行。“张老师强调,用孩子的标准而不是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用成人的标准而不是用孩子的标准来引导孩子;用孩子同伴的优点来吸引孩子,而不宜以孩子同伴的优点为标准来评价孩子。师生关系就是教育生产力,张老师从“教学效率来自相互适应、做平易近人的教师、教易于适应的书、让学生主动适应并爱上自己的老师”这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案例以及近期校长信箱家长反馈的信息给我们做了深度分析,并让大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怎么样去研究我们的学生,怎么样让孩子们觉得我们是在为她好,怎么样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问题学生到学生问题中,张老师说,看待问题需从不同角度出发,我们要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学习成长一直在路上。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者,德之资也,师者,才之师也。” 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所以,品德修养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尺子。端正以心,以求知的心态行走,人生会因这份努力而美好长存。
供稿:政教处 生活区 蒋春霞
审核:徐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