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22 浏览量:58次
贵客莅临,蓬荜生辉。11月15日下午。人大博士生导师,国学大师时殷弘教授莅临我校。在艺术会堂为高二年级近千名学生做了一场以“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人”为主题的讲座。时教授的演讲激情澎湃,鞭辟入里,学生们如沐春风,掌声不断。撷书香剪剪,铸风骨铮铮。合肥一六八学子在时殷弘教授引导下,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魅力,更深刻体会到做一个好的读书人的追求与责任。
<一>司马迁: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以《史记》列传第一伯夷列传为切口。
时殷弘教授将《史记》归为司马迁关于自己的愤懑和自信的宣言,司马迁心怀某种不可磨灭的悲愤,因此不同意他崇敬之至的孔子先师。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在伯夷,叔齐眼中,周王朝是不仁不孝得来的天下,因此他们以周王朝为耻,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不念旧恶就是恕道。而司马迁则并不以为此,相反的,他认为伯夷,叔齐满腹牢骚,他从史学家的角度,不没于世俗,不沉于流言,在《史记》的字句中彰显读书人之“独立精神”。
时教授点评道:“伟大史学家的伟大,颇大程度上寓于对经文俗见的质问和诘难,心怀对政治世界的终极悲愤,从而批驳时政,以古鉴今,以申自志,以贬时弊。”
<二>叔孙通:第一位为促进儒家及原则的儒生“战略家”。——《史记》列传第三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
在汉高祖排斥儒生的社会背景下,叔孙通被教授认为是一个看似没有原则的机灵社会主义者,实则在自我界定和信条方面极度灵活。太史公说对他有一种深刻准确,同情性理解。诚然,作为一个对社会有透彻认识或经验常识性理解战略家,叔孙通在心如学的道路上无疑是成功的。他饱读史书,一方面深入政事而又不被政事缠身,虽入其中,又呈现旁观者清的姿态,着实是一个好的读书人标杆。
<三>曹郑:绅士般的批驳家——后汉书卷三十五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曹郑一生以经典儒家绅士般典雅和诙谐鄙视流俗,他专注奉献于学问的使命,一生勤勉。
<四>召信臣:为民兴利,务在富之——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井底之蛙不可语东海之乐。”
本次讲座时教授以古贤人为引,观点新颖,思想深刻,为合肥一六八中学学子带来了一场国学盛宴,思想盛会。讲座结束后,时教授耐心回答了几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曾文正先生的这句话在本次讲座的背景下更显其深意。做一个好的读书人,便要抛却功名利禄,虚心求学,便要不染世事浊流,深思明辨。作为一六八学子,我们时刻铭记“择善修身,立学济世”的校训,像习近平主席在谈话中提到:“时不我待,莫要虚度了年华。功不唐捐,万峰回首处,你已在云颠。”
供稿:高二(22)班 周雨茹
审稿:刘湘玲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