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29 浏览量:243次
昨日的街巷还迷蒙着宋城的烟雨,苏堤的杨柳依依点染西湖水墨丹青。不觉已是第三天,我们正站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这里有干净的路面,恢宏的建筑,以及来往的年轻学生,亦是悠悠地骑着单车,衣袂轻扬,不疾不徐。
我们来到的是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参观风洞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由在这里求学的学长学姐们讲解。3D打印技术,风洞试验研究,近距离接触高端精尖科技让同学们大为兴奋。
路过一间正在上课的教室,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地盯着笔记本,或者奋笔疾书地做笔记。咖啡厅里,溪桥池边,总能看到学生勤学的身影。不经意间,一簇清丽的樱花便与你不期而会,立于转角,飘下片片粉黛颜色,如醉梦中。
行进在浙江大学里,更能感受到这里求是、自由的学风之气。无论是为我们当导游的学姐,还是介绍精尖科技研究成果的学长,无不展现出自律、自信的精神面貌。他们勤奋努力,热情大方,也勇于创新,热爱生活。学习,成长,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学习氛围,生活态度,让我们为之向往。
穿过安静的教学楼,其中一间就是为我们准备的教室,这是第九十七期博雅讲坛:杭州的历史与文化,由张敏教授向我们讲授。
张敏教授首先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来向我们介绍他的求学往事。接着引用了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的论述,强调对文化的传承的重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文化人,便是“文化”二字的渊源。
“杭州是一部厚重的书,读懂它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从良渚文明,到吴越争霸,宋世辉煌,张教授引用《周礼》等典籍,并与同时的世界格局比照,纵横千年,为我们多维度地重现了杭州悠久的历史和社会变迁。 “永久的历史会记得,会记得这座古都的兴衰往事,文化便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不朽记忆。”
时光的书页翻到今天,杭州城俨然已朝着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张教授利用其专业所长,向我们介绍了杭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与发展之路。在这里,生态,文化,是共进的,和谐的,是立足于历史,面向未来的。
张教授也寄予我们厚望,希望我们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守望者。他鼓励我们道:展望未来,未来已来。
最后,在一首谱写杭州风景的优美歌曲里,结束了这一次充实的讲座。
御街长,皇城明月光
南宋梦,缤纷钱塘江
自古繁华,还看今朝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开凿于公元前5世纪并且使用至今,贯通五大水系,便利南北两地域的运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午后,我们整队出发,便踏入了这样一座博物馆。
这里为我们再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开凿过程,造船的技术,还有大宋街市的繁华。我们再次走进了一本书里,走到了一条宽广的河边,这条河贯通古今,连接千年。这座博物馆也在告诉我们,历史不会被忘记,总有无数的人踏着先贤的路,续着华夏古老的梦。
高一17班 梁君逸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