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1557次
——“寻找身边的感动”征文选登(20)
合肥一六八中学 高一(11)班 赵乐阳
编者按:感动,源于对教育理想共同而不懈的追求;感动,也源于师生对个人价值实现持之以恒的拼搏。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爱生活、能自治、懂合作、会学习、善思辨、求真理的时代英才”为己任的——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在吴菊文校长前瞻思想的引领下,每位师生都拥有属于自己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也正是这些有灵魂、有梦想的故事,感动并温暖着每位“一六八人”,才构成了一六八的“和谐与奋进、改革与创新、跨越与发展、绚丽而多彩”的独特风景线。从今日起,特开辟专栏“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身边的感动”,陆续连载令人感动的故事,以飨广大读者,敬请关注!
2020年,神州大地。一场没有硝烟名为抗疫的战争席卷全国。
这场战役里,我们失去的太多。不断更新的新增病例,数口之家逝世的消息,空荡荡的街道,以及那略显褪色的天空都充斥着人们的视线,似乎将过度喧哗的尘世归于最初的沉寂。
然而,这场战役里,也绝不乏爱与温暖,因为我们的身旁有身着白衣的他们,有执笔行走的他们,有身边数个,神州千千万的中国脊梁。他们背负起了岁月的重担,却怀着赤子般的信念前行。“国难须人御,黎民赋采薇。”正是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方净土,与深入心间的感动。
正如他,一位门口的守望者。苍白的天地间,他那抹军绿的身影映射出了凛凛寒冬的无限生意。他那样挺拔无畏地伫立着,像一位老兵,像承载风雪的一棵松。雪渍已将大衣浸染为墨色,寒冷的湿气似乎已从濡湿的鞋尖漫透至整个身子。然而他伫立着,甚至还孩子般纯真地笑着。这种朴素的情感,无关他的身份,甚至无关上级文件论述的宏大意义。他只知道,虽然身处角落,角落却是他的阵地。只要将这个角落守住,这一方土地的人们就安全了。如果千千万万的角落被守住了,这个国家就安全了。
于是,他伫立着,在天地间,将自己化为了守护神,守住了一隅质朴的岁月静好,便也守住了人民的信念,国家的希望。
也正如她,一位老师兼新晋主播。当三尺讲台化为桌面显示屏,当两寸白笔化为鼠标与键盘,师情犹长,师心不改。她曾在黑板前娓娓讲述诗词歌赋,如今她使用起不熟悉的软件,教着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一个功能可能用上好几遍才能熟悉,麦克风和摄像头可能要多次调适才能音像清晰。她说过:“一次录课要录很多次,声音太小要重录,口误要重录,无法上传也要重录。20分钟的课往往能录上1个小时。”她的学生们不仅懂得所谓阳春白雪,还懂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她不是什么白衣天使,不能在抗疫一线用生命奔赴使命;她不是记者,不能到战争中心记录那时那地的情况;她不是马云,不能为抗疫慷慨解囊几个亿;她不是科研人员,不能用自身学识促进疫苗研发。她只是个语文老师,但她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心中的讲台旁燃烧自己的青春,浇灌明日的希望。零丁洋叹,苏武牧羊,诉着魂绕华夏的信仰;洲头之雄问,少年中国说,谱写着我主沉浮的梦想。
于是,宁静书房中虽只有她一人,却好似桌后还站着百千桃李,恣意盛开。
还有他们,学校和小区里执着额温枪的保安们。一张张粉红色的出入证明,架起了家校间的安全桥梁。一次次举起右手的动作,守护着少年们的健康。只见他们立正凝视着来往的孩子,默契地举起额温枪,对准孩子们的手腕咔嗒一测,见都是令人安心的数字,他们便不约而同地笑笑。有时还能听到他们之间的拉呱——“喂,今天新增病例数又是零——”“是啦,很快就要好了!”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似乎是掩抑不住的喜悦,似乎是刻意想向我们传递这喜悦。孩子们呢,也都朝他们天真地笑笑,天地间一片朗然笑声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
每一次的举起右臂,每一次的默契与不约而同,都是极为单纯的情感,也是再自然不过的照应,更是再基本不过的责任,这是一瞬的反应,也是长久的坚守。正因为保安们心中有这份责任与大爱,感动与关怀才深深植在每个进校出校的孩子心间。
当然,还像他们一样。他们是白衣天使,“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这是钟南山医生在手术间隔中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一位80多岁工程院院士,本来早可以功成身退享受退休生活。但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地拖着苍老之躯去完成身为医者的使命。“大家没事不要去武汉。”随后一张记录他在去武汉的高铁上休憩的照片就被媒体发布出来。是什么,让我们能在家中安全地学习,让疫情重发地的人们能稍稍定心,是医者仁心的坚守,是有人为你在默默背负。
其实哪有什么白衣战士,哪有什么无畏英雄,都不过是凡人力量,是一群孩子披上白大衣,学着像前辈一样勇敢。抗疫的过程,怎可能一帆风顺,不过是战友倒了还要继续前行,以生命奔赴使命。“国有召,召必回,战必胜。”是他们的信念,“加油”是他们之间的默契,日夜不停是他们的执著,白衣是他们的代名词,其实他们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中国脊梁。他们是负起历史的蜿蜒在神州上的城壁,是继承着炎黄血脉的奔向东海的江流。
那些为抗疫献出鲜活生命的医生,士兵以及普通的人们,自然不能被忘却。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来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
“国难须人御,黎民赋采薇。”中华儿女都在缅怀以命相搏,护山河手足无恙的忠勇之魂。他们用生命的刻刀刻下了不泯的篇章,用精神的金石竖立了不朽的丰碑。
灾难是一面镜子,它既照出了丑恶和渺小,也照出了人性感人之处。何为感动?以平凡之躯,感国家之心,动人民之容。让我们铭记,默默感谢那些中国的脊梁;让我们展望,风雨后是一个更灿烂的未来。
刊于:德育报 第357期 2020年9月8日 第4版
(供稿:政教处)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