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0 浏览量:2158次
编者按:
1月27-31日,2019年中学生英才计划“走进计算机世界”冬令营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冬令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承办。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12班王晶晶和高一20班曹彦辰两位同学成功入选参加,三天的培训和学习,两位同学收获满满、感触良多,以下分享来自两位同学的参训体悟。
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12班王晶晶:
在寒冬腊月踏上这座温暖的南城,入选2019年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的一百余名同学在领队的带领下进入那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跟随着诸多院士、学者,踏上一段不同寻常的探索旅程。
短短三天的时光,紧张而充实,我们保持着有条不紊的节奏,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挑战。
一、开拓眼界,深度交流
自开营后,我们共参加五场专家讲座,复加一场计算机工坊课程,总共是六次大课。六次集体课程,由各路大神执教,涵盖区块链、信息论、人工智能、超算、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观察与创新多个计算机行业不同方面的知识,从含义、起源,一路延伸至应用、发展前景,课程内容广阔而不失深度。
我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清楚地直面了自己过去的狭隘。
因为自己曾经视野的狭隘,讲座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听起来很是晦涩,这不仅仅是我一人的迷茫。所以在场的我们似乎都无师自通了如何适应这样深度学习的节奏。手上电子产品的界面在一个个百科间交替转换,一个个提问踊跃而出。
这样充斥着思维碰撞的精彩课堂,着实令人欲罢不能。听过这样的课程,我才更珍惜这一次的机会。教授们也提及了在国外从事教育时经历,配合着这样的亲眼所见,才能更了解到这样一点:学习是交互的,课堂是交互的。这种交互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更普遍地存在于同窗之间。师生同学之间的讨论给人的惊喜,往往大到不可预料。
二、自主学习,勇于尝试
在第一天的下午,我们参加了计算机工坊活动,并由此进入本次冬令营活动最大的挑战。
我和两位同省同学都参加了工坊一——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研究选题。并和来自广东、浙江、上海的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共同完成寻找研究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的任务。
在聆听完罗英伟教授的工坊课程后,我们的研究小组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谈话,初步敲定了课题方向。
谁知真正着手做起来才发现了问题的棘手。我们预备探究的智能红绿灯、wifi综合推荐等问题,早已有计算机界大佬做出了出色成果,并已申请专利。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可奈何下我们只得从头再来。两个多小时艰辛的选题会后,我们终于再次先到了探索方向——公共交通工具导航路线规划与实际情况结合的优化。并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内完成了研究和开题报告,其间我们分工明确,分别查找自己部分的资料并撰写文案,其间涉及国外文献的部分,几位同学齐心协力对其进行了中文翻译,赢来一片赞赏。
一个晚上的探索与交流,我们摆脱了过去由老师带领学习的枷锁,自行寻找研究方向,自行寻找现实背景与研究依据,自行探索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自由交流,自主学习,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激起无数火花,自主学习能力突飞猛进。
这也许才是我们一行中最重要的收获:不是知识,而是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自己对于获取知识的激情。
三、动静相称,劳逸结合
规划冬令营的老师考虑十分周全,整个行程不仅有满满的学习时间,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实践时间的安排,除去工坊探究的部分,就是实地考察了。
我们在第二天的下午参观了生产过程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工程为特色的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超算中心和无人系统研究所实验室,和科技与商业管理大咖面对面交流,与现代科技前沿近距离接触。
这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与我们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的近距离接触。
玻璃窗里一排排天河二号的组成部分昂首挺胸地瞧着我们,它们身侧光线变换、流光溢彩,实在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那一刻令人异常真实地感受到和科技的靠近、和时代的靠近,异常真是地从内心生出一股为国尽力、扬我国威的英雄豪情。
尤其是这次外出考察安排在人工智能与超级计算机讲座之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冬令营安排的破冰、闭幕式等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以及同学们课下的讨论交流极大地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正如闭幕式上的一段主持词所说:即使是以后天涯海角,我们也不会生疏。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曾经这样靠近。
四、时代英才,走向前沿
在日程安排的间隙,我总是会就眼前所见联想到许多旁的东西。
中国创新一直在行走,中国科技从不曾停下,但前沿的优秀无法概括全体发展状况。前面的人走得再快,后面的人无法应用前头人的成果,依然是各自割离的个体,无法带动整个队伍的更快前行。
近些年的中国创新成果斐然。除去众所周知的天河一、二号,墨子号等等,还有很多只为一隅人知的譬如智能红绿灯、wifi智能排序推荐等等。很多东西做出来却没能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没有达到实际想达到的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纵如超算广为人知,也有很多可以依靠超算解决的问题还藏在生活的某个角落。
广州超算中心的老师在和我们交流时也提到,我国在超算应用上落后一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人。我们不缺物理好、数学好的人才,也不缺编程好的人才,但既会物理又会编程、既会数学又会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人才资源匮乏。
这是否也提醒着我们,在深入挖掘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业进步,更要学会广而涉猎,精而所用。
我们过去总是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这一行之后,在猛然被带到科技的前沿,在眼界得到了极大开拓的之后,我们就不该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也不会仅仅满足于已知的领域。
心怀家国,创新求知,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担当。
而我们将身体力行地向众人证明,就像我们在冬令营闭幕式上喊出来的那样。
我们是英才,中国的英才!
我们是英才,时代的英才!
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20班曹彦臣:
2019年1月27日下午,我们抵达广州中山大学学人馆报到,因为行程原因,遗憾没能赶上校史参观。晚餐结束之后,全体营员在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了破冰仪式。在老师、往届学长的支持下,所有营员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的方式熟悉了彼此,打破了交流中的障碍,为之后更多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项目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结束破冰仪式,打消了很多人此前内心对冬令营的紧张和胆怯,使其更多的转化为了期待和信心。
开营第一天,上午的活动已经是满满的充实了。在开营仪式上观看2018年计算机英才计划的总结片,不得不为整个计划切实的运行以及教授、学生们的热情和认真感到敬佩。仪式之后,我们直接进入冬令营活动的正题:第一场报告是由中科院郑志明院士讲授的《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得不说,这是我在所有报告中最不了解的一个领域,而戏剧性的是,这却成了活动结束后最令我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它的本质是分布式的可信机制,是一种链式结构的智能合约,旨在建立一个能够让价值互联的信任通道,而这种信任通道并非传统的有中心化设备的信任连接,而是组成一个端到端的网络,节点间通过规则连接,整个链式结构保证自上到下100%遵守顶层治理节点制定的合约,用户只需控制某一区块,即可参与的整条链中。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金融、医疗,削减平台成本,建立一个跨行业信用体系。第二场报告是马啸教授带来的《浅谈信息论》,从信息论之父香农的故事开始,到如何将信息更高效传递,再到如何加密、解密信息。让我们既领略计算机科学家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简单的0、1组合是怎样令信息从香农的实验室中传遍世界。
下午的活动内容是计算机工坊,我选择的工坊是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及研究选题。在三个多小时的授课中,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了解大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基本流程。我们被分为六人一小组,自行选择研究课题,并合作完成开题报告。开始我们确定的课题为Wifi综合智能推荐的改进,但在准备开始的时候去发现已经有了专利申请,只好临时改换课题。进过近两个小时的讨论,最后受到来时旅途中的启发,确定课题为地图出行推荐与实时情况相结合的问题。通过分工合作,每个人直到深夜的奋战,最终完成了这篇或许并不完美的报告。在第二天的工坊点评中,我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第一组出场,不免也有紧张和失误,但我们让在场的所有人感受到我们对于此的认真和付出,在此我向小组的每一位成员的努力致以敬意和感谢。教授的点评也十分中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不足之处,的确,初次体验大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的经历,让我感受颇丰:能够构思出创新方案是何等不易,查阅大量资料丰富内容是何等不易。整个撰写的过程不仅是对个人一种特殊的体验,也是对团队的考验,对信心和耐心的考验,观看他人的报告更是对眼界的开阔,他们的创意和学识确实让我自叹不如。
第二天的活动还有参观广州影子科技公司和国家超算中心。我们领略了智能面部识别如何建立养猪智能商业生态平台,智能引擎已然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超算中心,我亲眼目睹了六次问鼎世界之巅的“天河二号”,感受到国家一代代计算机科学家对于超算事业满腔热血的奉献和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晚间是刘景泰教授的报告《观察与创新》,不同于纯粹的学术报告,他更多从现在中学生的现状出发,点出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鼓励我们以英才计划为踏板,不要限制自己的创新能力,放眼未来而不是在意一次两次考试的分数。教授一个前辈的身份表达对于当代学生的殷切期望,一次次为国家的创新未来而呼吁,不可为不令人动容。
冬令营的最后一天,是学长与营员面对面交流。学长们的一言一行,都透露这英才计划对于他们理想和学业的深刻影响。英才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理想所在,培养了对于计算机事业的热情和能力,坚定了对自己目标的追求。
在最后的闭营仪式上,营员们用歌声来告别这段短暂却充实的冬令营生活。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怀着共同的理想,在历史悠久中山大学校园里,一起学习,一起向难题发起冲击,一起交流三天所见所闻,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冬令营结束了,我的收获主要如下:一、开拓眼界。不论是教授的讲座还是工坊的课题研究,都令我对计算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汲取经验。学长们的经验报告使我受益良多,借此我更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三、认清不足。英才计划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精英,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人的能力令我佩服,不同人对于计算机学科和信息学竞赛的理解同样使我获益,更重要的是,这让我清醒的意识到与他人的差距。
英才计划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竞争的平台,而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在这样的竞争与交流中坚定理想,提升自我。
是为记。
(科技信息中心 供稿:王晶晶 曹彦辰 审稿:徐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