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汪宜敏 审稿:肖玉浩 发布时间:2025.03.04 浏览量:168次
阳光透过教室玻璃,斜斜落在堆满素描纸的长桌上。随着高二学长将社团记录册交到新社长手中,燃梦国漫社的齿轮又一次平稳转动。社长与副社长统筹全局,四位部长默契配合——手绘部整理着成沓的铅笔稿,技术部围坐讨论剪辑基础理论,活动部或将新教室重新装饰,或参与到其他部门的讨论中,舞蹈部在走廊角落对照视频调整动作。没有复杂的流程,只有铅笔沙沙划过纸面的声响,与少年们眼底跃动的光。
每周的社团活动总在纸与笔的摩挲中展开。手绘部的成员伏案练习人物线稿,素白的素描纸上铺开流畅的线条:有人专注描摹五官比例,有人反复调整衣褶的弧度。部长话很少,偶尔俯身指出轮廓的偏差,更多时候只是轻敲桌面提醒“线条要有呼吸感”。技术部围坐一圈,部长用纸笔画出分镜草图和剪辑逻辑,讲解如何用节奏讲好故事。“先理解画面语言,设备到位后上手更快。”活动部成员偶然递来几份画纸,舞蹈部穿着常服对照镜子练习手势,转身抬手间虽无华服点缀,却也能窥见少年们对国风韵律的认真。
社团课上,社长以“国漫二十年”为引,带我们回望一路走来的风景。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的经典作品,到新一代创作者对东方美学的探索,从一张张泛黄的手稿照片与铅笔线稿对比中,我们触摸到传承的温度。课后有一新社员捏着画纸说:“原来一支铅笔,也能画出山河人间。”
新学期伊始,我们期待更多少年执笔而来。不必精通技法,只需怀揣对国漫的热爱;无需华丽设备,一支铅笔、一张白纸便是故事的起点。愿我社少年在勾线涂画间磨砺耐心,在协作交流中感知团队的温度,让传统文化的星火,在我们笔下燃成青春的光。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