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5 浏览量:1092次
编者按:人生有许多事,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正如高中生活。高中时做过的每一道题,背过的每一首诗和每一个单词,看过的每一次晚霞,连同阿拉斯加的鳕鱼和南太平洋的海鸥,共同指向五彩斑斓的未来。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年级邀请2022届高三毕业生隆重推出《嘉言懿行》栏目,赓续一六八学子卓越未来、一以贯之的传统,通过本栏目分享各科学习经验和高中生活的点滴,致力于以嘉言促懿行,引领学弟学妹走向更加卓越的未来。
分享嘉宾:清华大学新雅学院 2022级本科生 朱传翊
高中毕业于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21)班
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日期已经跳至6月2日,我才猛然意识到距离一年一度的高考只有5天了。我惊叹于时间如此之快,回想起高考前跑去教室自习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仿佛一年前的高考和现在只有一场梦的时间间隔。
高中三年的学习必然有艰辛与曲折,但其实更多的会是学习的喜悦与收获的快乐。我也在拼搏备考的日子里积累了些许学习经验,以期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
语文的学习需要广泛的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获取文本信息乃至与作者产生共情的能力。语文考题无常法,高考语文试卷的选材和题型都在不断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平时的练习与模拟也是必不可少,每天做题的量可以不多,但一定要追求质量,比如文言文阅读中没考察的生词要尽量积累,现代文阅读的参考答案可以自己尝试着解构或者加以完善,诗歌鉴赏可以查阅鉴赏辞典来更好地体悟文本。
数学的学习可能更加需要反复的练习和方法的总结。在平时学习新课之前就可以自主预习,并且自主练习一些相应的基础题来巩固预习效果,同时还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的学习则更加重要,老师在讲解时一些看似简单的技巧,背后实则蕴含着高妙的数学思想,同时还有一些答题需要注意的规范和细节,更是在数学考试中取得考分的重要环节。课后的题目练习则可以通过“限时练”的方法来增强训练效果,当然错题收集与整理更是必不可少。
英语的学习途径与方法则更加多元与有趣。英语的学习从来不只局限于课本与学校,生活中处处都有场景很适合英文学习,比如宣传栏里的英文标语,食品文具包装上的英文说明,甚至可以将手机电脑系统设置成英文来提供一个英语环境……当然了像英文歌曲,欧美电影这样有趣的方式更是值得采用。但是,英语套卷的练习依然不可少,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每日的题目训练来提高做题手感,从而确保考试中的正确率。
地理是文综中最难的一科,需要随机应变和高度灵活的思维,在永远变换的题目背景中把握住学科的思维方式。首先,要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和原理。自然地理重在把握逻辑和思维(比如水循环的过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详细的原理等,这些是一切选择题和大题的基础),人文地理要记住基本框架,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几大板块的基本答题模式和常见的点,比如对于区位因素的分析等等,这些模板不能在答题时生搬硬套,但还是应该熟记于心,因为在必要时,它们有利于在考场时打开思维。其次,要重视对高质量习题的研究。地理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一个领会的过程,题量的堆积不一定会产生特别好的效果,这时,就应该从高质量的题目中进行反复的重做和总结。这些题目的第一梯队是高考题。整个文综训练都不能脱离对高考题的研究,地理尤其如此,偏题、怪题和难以自圆其说的题不应该做过多的纠结,而更应该在往年的考题上下功夫。
政治是高考文综中相对容易的一科,尤其是选择题,做题速度较快也比较简单,文综想要取得不错的分数政治非常关键。最重要的是对课本的记忆,在平常的学习中多读课本,熟悉课本语言的表达,对于排除选择题错误选项具有巨大的帮助;哲学生活要熟记每一条哲学原理和它们对应的方法论,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名人名言和例子要熟悉,这些可能会作为背景在题目中出现,并且也能加深对于原理本身的理解。关于高考题的答案:政治题一般给的十分简单,这提醒我们答题重在质量而不是字数,同样的点不需要重复作答,而应该拓宽思路。答案的来源通常是教材本身和材料,要以材料的内容为准,通过材料出发联系教材(而不是看到题目涉及的话题就开始凭背书的记忆答题,写了很多却不一定能抓住要点),必要的时候还应该对材料本身进行演绎(尤其是哲学生活)。
历史是文综中最需要理解和感觉的学科,难度偏大的选择题尤其如此。首先,对于知识我们应该建构线索。“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每一段历史又都有自己的主线,譬如“中国古代史”的政治部分就有鲜明的专制加强(君权加强相权削弱)、集权加强(中央加强地方削弱)的主线。了解了主线就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其次,我们应该把握每一段历史的特征,至少是高中历史传达的重点,比如说“民主制”之于古希腊史。要对这些时期非常熟悉,包括它的起始时间、发展主线/主要特征(课本的重点)、中心事件等等,思维导图的制作是贯穿这些联系的好方法。做题时,要养成先“找范围”的习惯,首先不急于做题,而是问自己,这件事发生在哪里、在哪个范围中、这范围的主线是什么重点特征是什么。更进一步的,可以研究相关范围中的历年高考题,了解到这范围中高考习惯于考察的方向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意识做题就会明确、清晰很多。
(供稿:2022届毕业生 朱传翊 审核:王孝金)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