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22级

【嘉言懿行】 关于高中生活

发布时间:2023.05.10 浏览量:1199次

编者按:人生有许多事,正如船后的波纹,总要过后才觉得美,正如高中生活。高中时做过的每一道题,背过的每一首诗和每一个单词,看过的每一次晚霞,连同阿拉斯加的鳕鱼和南太平洋的海鸥,共同指向五彩斑斓的未来。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一年级邀请2022届高三毕业生隆重推出《嘉言懿行》栏目,赓续一六八学子卓越未来、一以贯之的传统,通过本栏目分享各科学习经验和高中生活的点滴,致力于以嘉言促懿行,引领学弟学妹走向更加卓越的未来。

IMG_7191(20230510-151839).JPG

第一期分享嘉宾: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 2022级本科生 邓嘉树

高中毕业于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21)班


高中三年,特别是高三一年,我除了沉心于学习别无选择,生活中很多滋味只能留到高考之后去回味。然而,在高考后忙碌的时间里,回忆仿佛是占用思维的冗余程序,当我偶然回想起过往的某一个瞬间,它往往很快被更多有关现实的想法淹没。所以我必须感谢这次机会,让我有条件系统地梳理过往的三年时光,并分享其中的一部分。

IMG_7190(20230507-151944).JPG

邓嘉树与家人在一起


高三的一次语文作文,主题是“幸福观”。我记得当时自己手忙脚乱,大脑停转,只得迎合出题者的想法草草写了些保险的内容。第二天,在讲评课上的某一个阶段,老师抛开材料,将其当做为一个聊天的话题和我们探讨。他的话大意是,每天坐在教室里疯狂早读就是幸福,能来到学校看见同学老师们的身影就是幸福。平淡却饱含深意,如同很多过来人的建议一样,能得到我们的肯定,却无法使我们从内心深处共情。直到现在,我也成了过来人,早已遗忘当初胡诌的那篇作文,却永远难忘老师的这番题外话。

几年前,在语文作文被称作“新八股”的环境下,我和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对现行的高考制度有过保留意见,对应试教育的意义提出过质疑,乃至倔强地不愿投身于内卷的洪流中。但我后来明白了这一代人在时代大潮中的无奈,明白了天真的愤懑毫无意义,只有按照游戏规则行事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进而谋求更多的话语权。想通了这个问题,我才能问心无愧地把提高成绩、争取考上大学作为努力的目标。

IMG_7193(20230510-151850).JPG


自尊心是我另一个学习的动力。我不是合肥本地人,刚上高中,在陌生的环境里,总怕别人小看了自己,所以总想着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不甘落后的习惯。从长期来看,这种心态是不健康的。再加上高二进入了一六八全省驰名的文科分层班,班内藏龙卧虎,在排名上保持以往的水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同时在与更优秀的同学们的交流中深感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保持谦虚。

IMG_7192(20230510-151844).JPG

高中好友的临别赠言


为了考上大学,我强迫自己在乐观完成每日学习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自己的不足,果断地做出改变。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去麻烦老师,尽管有班主任让我们“不耻上问”的激励。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问题使我不得不去和老师讨论。这算是一个比较艰难的改变。为此我只能不断给自己灌输“再不去问老师就要完蛋了”的想法。事实证明,师生间适当联系的建立对我们有巨大的正向作用。高考之前的某一段时间,我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经历了一段相当挣扎的过程。之后,我找英语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她援引往届同学的事例宽慰我,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一个有权威的对象的告诫往往比自己告诉自己的更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高考的临近,在精神上武装自己,建立良好而强大的考试心态十分必要。这是一个不断摸索、思考、总结,因人而异的过程。最初我努力建立和打篮球时投篮一样的心态,目标同样是完成一件已被无数次操练过的、在别人看来十拿九稳的任务。打过篮球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在投篮时有类似“如果投不进怎么办”的担心,那么这次投篮多半不会进。一个优秀的投手心里只有篮筐,不会在意自己的动作或者周围的干扰。这样的心态意味着无视外界的影响和对自我的怀疑,需要长期的打磨和锤炼。但它的缺点是稳定性很差,当事情的发展真的不如人意时,自我怀疑极易卷土重来,冲垮这个信念。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真正消除对结果的疑虑是不可能的。经过一系列心理建设,最后在高考的考场上,我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到力所能及的一切了,结果怎样不是人力可以勉强的。这样的想法给人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刺激感,有助于放下思想的包袱。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可能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进入状态的最好方法了。

IMG_7195(20230510-151923).JPG


说了不少备考的经验,一言以蔽之,树立目标、保持谦虚、勇于调整、善于思考。但事实上它们只是思维的产物,而非心中所想。如果让我说心里话,我会说,一六八的晚霞比成绩单上的排名更赏心悦目,晚自习那次停电比所有关键考点更值得回味,南门外的烧饼比北大的饭菜更令人神往。翘晚自习去球馆训练,元旦晚会上局促的表演,与老师的会心一笑,满满当当的寝室日志,乃至每个来不及吃早饭的清晨,每个站在连廊窗前背书的傍晚,每个灯下用功的深夜。我想,在我忘记所有高考知识点之后,我还会记得这些画面。卢梭曾说:“如果一个人懂得感受幸福,那么他人永远无法使之陷入悲惨境地。”那堂作文课上,老师可能就在提醒我们,升学的压力再大,也别忽视了标签之外真实的生活。

各科学习经验分享——

语文:

1.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需急躁,需要勤加练习。

2.选择题,相信第一感觉,勿主观臆断,从原文中圈点勾画找到依据。

3.文言文、语言文字运用需要积累,同时兼顾对知识点的理解。

4.简答题总结答题模板,形成知识体系。

5.作文立意为上,文采辞藻是次要的,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同时注意文气通畅。

数学:

1.适度刷题,从错题中寻找不足,问题导向。

2.基础知识、课本定理要熟记。

3.考试心态要稳定,形成自己的做题节奏和策略。

4.注重独立思考,不能形成对答案或他人的依赖。

英语:

1.勤加练习十分必要,对自己容易出错的题型着重训练,不能忽视听力练习。

2.基础知识要扎实,3500词至少要过一遍。

3.答题时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勿轻易改答案。

4.练字,工整的衡水体会给阅卷老师很好的第一印象。

5.重视作文素材积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尝试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将其融合在某几篇文章中,再着重背诵自己创作的范文。

历史:

1.通过多轮背书熟记所有知识点,形成以时间轴为形式的知识体系,后期自己复述课本,不断寻找记不熟的知识点。

2.做题适量,多做高考题和质量高的模考题,不能只做选择题,大题也要适量做,培养答题的手感,借此回顾知识点,特别是小论文(如果以后还有的话)对记忆知识点和培养逻辑思维非常有帮助。

3.积累总结,主要来自平时做题,从小题中主要是积累“冷门”的知识点,发现自己知识体系的薄弱环节,从大题中主要是总结一些基本的答题框架和套路。用一个笔记本把所有的积累成果和自己的思考都记录下来,会成为有效的复习材料。

政治:

1.政治是和课本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背书是学习政治最重要的方式。关于背书,可以通过自己习惯的方式熟记课本所有知识点,我自己一开始的习惯是把课本的每一页都想拍照片一样印在脑海里,记住每段每句话在这页的相对位置。然后一轮的时候跟着老师的纯文字知识点、思维导图的框架又过了一遍,印象更加深刻。

2.关于背书的节奏,我的建议是在每两次联考之间的三十天左右时间把所有课本过一遍,我们当时是四本书,一个多星期能过完一本。刚开始是最难的,随着印象不断加深,越到后期背书任务越轻松。

3.关于做题和总结,我的建议和历史的基本一样,但是政治做大题基本没必要把每个字都写出来,列提纲,借此回忆知识点,形成答题思路就够了。

地理:

1.尽量熟悉课本,牢记所有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没必要背每个字,但是有些非常重要的部分应当这么做,比如新教材必修二“服务业集聚的意义”)

2.拓展知识面,可以看《航拍中国》《地理·中国》等高质量纪录片,不仅有趣,而且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3.自然地理方面,要完全弄懂一个自然现象的前因后果,并不需要做太多题,但是有些重要题型比如过程类大题有必要多练练,关键一定是理解。

4.人文地理方面,刷题是最有效率的积累手段,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见多识广,才可能敢选“道路两边行道树不同的原因是行政区划”这么阴间的答案

5.积累总结是最重要的,积累知识点,总结答题模版。

IMG_7196(20230510-151929).JPG

媒体朋友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本文作者获得授权。最终解释权归合肥一六八中学。


(供稿:2022届毕业生邓嘉树,管华荣 审核:轩阳梦 编辑:管华荣)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