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高二(11)班 王子璐 梅青 审稿:张豪 发布时间:2025.05.09 浏览量:49次
当花草将校园染上春色,高二(11)班的窗内始终跃动着笔尖与书页摩挲的声响。面对期中考试的挑战,55名同学以勤勉为舟,以互助为桨,在知识的浪潮中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沉淀的故事。
备考的三十个日夜,教室的灯光总比晨曦更早亮起。晨读时的专注诵读交织成清晨的序曲,课间的低声探讨取代了往日的喧闹,晚自习沙沙的书写声里藏着思维的奔涌。有人将错题本反复打磨,用不同颜色的批注织就知识网络;有人把公式定理制成便携卡片,在食堂排队时也不忘默念;更多人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将困惑摊开在课桌上,用集体智慧逐一击破。那些伏案的背影,那些被翻皱的书角,都悄然诉说着少年们不言败的执着。
在这场征程中,温暖与力量始终在彼此间传递。学科薄弱的同学主动敞开心扉寻求帮助,擅长者则毫无保留地分享解题技巧;一张张“查漏补缺表”在课桌间流转,每个知识盲点后都凝结着多人智慧的注解。班主任精心准备的专题梳理课常延续到暮色四合,而同学们自发整理的电子笔记库也在深夜的班级群里不断更新。这份并肩作战的默契,让原本孤独的求知路开出了相携而行的花。
考场上,有人从容铺展答卷,有人为难题蹙眉沉思;成绩揭晓时,进步者的欢欣与暂时失利者的叹息同样真挚。但当月光再次洒满教室的讲台,少年们已围坐在一起分析试卷——比起分数,他们更珍惜从错题中打捞出的思维断点;比起排名,那些备考时锻造出的学习方法与抗压能力,早已成为更珍贵的行囊。
或许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某次考试的数字定格,而在于这群少年在奔赴目标的路上,真正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接纳不完美,并在集体的温度中理解了成长的真意。当高二11班的学子将这段经历收进行囊,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敢于直面风雨、始终向光而生的青春底气。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