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霁憬心理社朱雨佳、指导老师:熊瑛 审稿:一审朱月霞;二审:肖玉浩;三审:许静 发布时间:2025.11.12 浏览量:12次
秋意渐浓,书卷沉香间,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环节如期而至。11月5日的下午,晚风轻拂校园,霁憬心理社活动室内却暖意融融、思潮涌动——社团同学们齐聚于此,正以饱满的热情与严谨的态度,围绕即将开启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展开热烈讨论。

研究性学习课题,是高中阶段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重要桥梁。它不仅能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打破思维定式,培育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梳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层次的进阶,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入鲜活动力。与此同时,这类课题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大家根据自身兴趣探索知识边界,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既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也帮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涵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点燃创造的火花。

作为聚焦心理领域的社团,霁憬心理社结合学科特色与高中生成长需求,将此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方向精准定位为人文社科类,并精心筛选出两个兼具现实意义与探索价值的研究主题。其一为“高中生压力来源及自我调节方法调查”,旨在深入挖掘当代高中生面临的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维度压力,探寻科学有效的自我调节路径;其二为“不同类型音乐对高中生压力水平缓解效果研究”,试图从艺术疗愈的角度出发,分析古典、流行、轻音乐等不同曲风对缓解高中生心理压力的实际作用。在指导老师的耐心引导下,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与研究愿景,有序加入心仪的课题小组,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埋下了充满期待的种子。

在分组确定后,各课题小组迅速进入状态,一场场充满思辨色彩的讨论在活动室内展开。同学们主动认领任务,有的负责梳理研究思路,有的着手规划调研方案,有的则开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每个人都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协作。讨论过程中,大家既敢于各抒己见,将自己对课题的独特见解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有人提出从“人际关系对压力感知的影响”切入调研,有人建议设计对比实验验证音乐疗愈效果;也懂得静心倾听,在他人发言时认真记录、积极思考,对不同观点报以尊重与包容。这种“畅所欲言而不喧哗,静心倾听而不盲从”的氛围,不仅让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彰显,更让大家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互促中共同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参与团队协作、如何倾听不同声音、如何尊重他人观点,真正实现了“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轻轻拂过天际,本次课题选择活动在同学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但霁憬心理社的研究性学习研途才刚刚启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课题的成功开题,不仅将为后续的深入研究筑牢根基,更将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宝贵契机——它将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压力、学会与压力共处,在音乐疗愈的探索中感受艺术的温度;也将让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团队协作与思维碰撞中,不断提升沟通表达、问题解决的综合能力,在互助共进中收获知识与友谊,让青春在探索与实践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微信公众号

0551-63803900/63803905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