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李炳卿、熊瑛 审稿:肖玉浩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量:55次
4月9日,合肥一六八中学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教室开展“纸壳萌犬・治愈心灵”主题手工活动。30 余名社团成员利用A4纸、彩笔、胶水等材料,共同完成了70余只形态各异的纸壳小狗,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艺术疗愈的温暖力量。
本次活动是心理社团“艺术疗愈月”的系列活动之一。据社团指导老师介绍,后续还将开展创意书签、情绪涂鸦等体验活动,希望通过多元的手工形式,让同学们在创造中观察自我、表达情感,建立积极的心理调节机制。
社团课刚开始,副社长陈泰旭展示了纸壳小狗的制作步骤:将A4纸裁剪成头部、身体、四肢等模块,用胶水拼接成立体框架,再通过彩绘、粘贴装饰五官。成员们分组领取材料后迅速投入创作,有的为小狗设计了蝴蝶结领结,有人粘贴上贴纸,还有人在小狗腹部写下自己的烦恼语录:“数学题好难”“希望月考进步”。
手工制作的疗愈力量,集中体现在进入“心流状态”时的情绪转化。心流理论提出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指出,当个体专注于兼具挑战性与技能匹配度的任务时,会进入忘我的愉悦状态。活动中,学生们平均投入 30 分钟进行剪裁、拼接、彩绘,这种沉浸式创作使他们暂时脱离学业压力源。
心理疗愈不必依赖复杂的技术手段,当个体在安全的环境中被赋予创造的自由,疗愈便会在与材料的对话、与他人的协作、与自我的和解中悄然发生。这种根植于生活的微疗愈,不仅帮助学生释放学业压力,培养创造力与协作能力,还为校园生活注入了柔软力量。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