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10 浏览量:697次
春华秋实 又是一年风云起时
旭日初升 路漫漫兮吾将求索
九月,新的征程即将启航
一六八的学子们正奔赴未来之约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
一起直击这些“高光时刻”!
意气风发!一六八学子的青春模样
2024届高三(7)班 杜承敖
代表武汉大学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展开梦想之翼 练就强国本领
——在2024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计算机学院2024级本科生杜承敖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计算机学院的杜承敖,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24级全体新生向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引领我们进步的老师、并肩作战的同窗好友以及不懈奋斗的自己,道一句真心的感谢!
还记得高三时,我看到雷军学长在武汉大学130周年校庆上的演讲,“武汉大学是全球最好的大学”这句话点燃了我对武大的向往。今年4月得知武大要成立雷军班时,我立志要考入雷军班,虽然这个目标对当时的我来讲有些遥远,但现在,我的梦想已然照进现实。
和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我们因武汉大学这个共同的梦想,自五湖四海而来,相聚于此。或许每个人选择武汉大学的原因各不相同,对我而言,选择武大,选择计算机学院,选择雷军班,是因为我渴望在科技和创新的前沿领域深造,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索未知;是因为这里有着优渥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们可以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是因为这里是一片鼓励尝试与创新的土壤,它会呵护每一个思维的火花。弹性的学制,多元化的培养方案,高质量的通识教育课程,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探索的契机,引领我们进入学术的殿堂,向着科学的巅峰不懈进发,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武大之大,在其深厚的学术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在其百卅历史中的梦想与光荣,足以触动每一个来到这里的莘莘学子。初至珞珈,回望历史,在国难深重时,武大师生积极投身于民族自强、救亡图存。身处新时代,从文史巨著到杂交水稻,从珞珈系列卫星到北斗导航定位,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武大师生接续奋进。今年7月,就在我们等待高考成绩的时候,李德仁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巍巍武大,因梦想而光荣。我们从前辈们的身上看到了梦想的力量,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因为梦想,所以追求卓越,坚韧不拔;因为信仰,所以一往无前,无怨无悔。梦想的力量代代相传,早已成为武大最闪耀的精神勋章。
所以,进入珞珈不仅是一个梦想的完成,更是新的、更大梦想的开始,让我们从一个个“我想”开始,实现成长与飞跃。我想在武大的数智教育课程中,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探索计算机科学与传统学科的结合,赋予更多领域新的力量;我想在课堂上与老师畅谈未来科技的趋势,也想在操场上享受青春的旋律;我想在绿茵场上追逐风的速度,也想为创新项目与时间赛跑;我想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拓宽视野、见识世界,也想在假期奔赴偏远地区支教,将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分享与传递。我想,在武大,我们一定会拥有很多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
那么梦想通向何方呢?在新生训练营里,我们一起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回信,他勉励广大师生: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接续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勇攀科学高峰。我开始明白,所有的“我想”,都将汇入国家大事业的洪流之中,成为“我们”的梦想。那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作为武大青年,我们理应躬身入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殷殷嘱托,以自强之心修身,以弘毅之心明志,守求是之心向学,行拓新之举报国!愿每一个武大人珍惜珞珈时光,练就强国本领。祝每一个武大人矢志奋斗报国,与祖国一起腾飞!谢谢大家!
2024届高三(7)班 何文博
武汉大学安徽招生组第二名
获得校长特别奖
免交本科学习期间的全部学费
作为优秀学生代表领奖
2024届高三(7)班 杜沐阳
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2024届高三(7)班 陈奕昂
代表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新生
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工程一班的陈奕昂,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
今天,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圆梦的日子。初高中历时六年的拼搏与奋斗,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六年的汗水与眼泪,终于在这一刻浇灌出丰收的硕果:终于,我们踏入了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大门,翻开了人生篇章的新的一页。在这里,我希望代表全体新生向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与亲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没有你们的爱与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能来到航空航天学院,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荣幸。我从小就喜欢抬头仰望,仰望云端,仰望星空,幻想着有一天能摆脱引力的枷锁,翱翔于无限的深空。后来,我明白了,这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许许多多人正在为之努力奋斗的切实理想!加入航空航天学院,加入这个为实现人类刻在骨子里的飞天梦而不懈前进的大团队,是我的自豪与骄傲!
我来自安徽合肥,一座新一线城市,更是安徽聚力建设的低空经济核心城市。正所谓“飞天揽月看今朝,航天为民看中国”,从引进企业到做强机构,从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及转化到开通商业化常态化飞行航线,合肥加快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平台建设,在打造“无人机+”示范场景的同时营造低空经济发展生态。在我的家乡,我能切实的感觉到低空经济将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变化。早在去年9月,合肥便已在骆岗公园开通全球首条eVTOL商业化空中游览航线,并于城市立体交通、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场景率先试点,首次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和地面路网资源、多种无人系统在同一套管控框架下协同运行,为在搭建底层数据体系、探索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产业化应用和多场景运营提供借鉴……我很高兴,将来的自己有能够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在改变世界,服务大众的道路上书写自己的精彩!
大幅增长的无人机数量,多个批准建立的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印证着低空经济正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片新蓝海。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正在被预见。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拉的再高一点,看向云层之上的世界。“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足迹不断在星际拓展;“慧眼”成功观测黑洞爆发,“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中国发现不断加深着对时空的认知。展望未来,作为科学前哨的太空探险,依旧是万众瞩目的勇敢者壮举。航天科技的创新突破,提升着探索外层空间的能力,扩展着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无论是人类重返月球还是首次踏足火星,都依赖于未来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升级换代;打造长期在地球轨道飞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也需要在离地400公里的太空扎扎实实将空间站“积木”全部搭起来。未来5年,“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在月球极区的深入探测,将为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打下基础。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以及完成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键技术攻关,又将掀起一个又一个航天活动新高潮。
从低空、高空到深空,从航空到航天,以星辰大海为征途的我们从未停下脚步!这意味着,航空航天学院的我们必将有所作为,也必然大有可为!
在此,我想对所有的新同学们说:让我们珍惜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每一天,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探索和研究。不仅如此,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青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生为“国防七子”之一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能力,更有义务,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发展宏伟进程。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既要乘着社会发展向上的风,更要托举着担当,肩负着使命,将青春之自我绘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不负国家与学校的培养,不负美好青春年华!“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的宏大,敬请诸位一同见证!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届高三(7)班 黄雅琪
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新生
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深情告白!一六八学子的拳拳之心
在全新的风景中
追忆往昔的点滴
将爱意说给母校、说给恩师听
“请允许我代表2024级全体新生向养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引领我们进步的老师、并肩作战的同窗好友以及不懈奋斗的自己,道一句真心的感谢……以自强之心修身,以弘毅之心明志,守求是之心向学,行拓新之举报国!”
——武汉大学新生、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7)班杜承敖
闪耀之星与他们的老师
“今天,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圆梦的日子。初高中历时六年的拼搏与奋斗,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六年的汗水与眼泪,终于在这一刻浇灌出丰收的硕果……在这里,我希望代表全体新生向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老师与亲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没有你们的爱与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电子科技大学新生、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7)班陈奕昂
陈奕昂、杜承敖与同学合影
杜沐阳毕业离校前主动清理班级空调
黄雅琪与同学合影
“一六八人”是一个光荣的称号
顶天立地,外圆内方
“一六八人”是一份庄严的承诺
择善修身,立学济世
“一六八人”是一种温暖的牵挂
天南海北,同心相伴
深植一份情怀
积蓄无限能量
无畏前行志更坚
乘风高飞定相逢
母校以你们为荣
(供稿:吴宇凡 供图:程霞 审稿:陈凤)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