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20 浏览量:252次
高三20班 李雯雯
与一六八的初见是在21年的夏天,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年。这里承载了我所有的笑与泪,也记录了我的成长。
回想高一,我的班主任是胡义涛老师。他为人和善耿直,虽然看起来有点凶,但却细腻敏感。初入高中,大家会有很多不适应,经常惹祸,他会认真教导,尊重并理解学生。高一我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我喜欢朱老师娓娓道来的教学风格,喜欢他教的解题小技巧,每次学技巧我都如获至宝,仰望来自数学大佬的智慧。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老师的“事事有回应”,无论在哪,只想和他打招呼他都是笑容满面,亲切友好,充满鼓舞。
后来高二分班,我有幸升到分层班。升班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开始更加努力,我见过冬日清晨的月亮,也见过零点漆黑一片的夜空。我会因为一次大考的失利痛哭,会在写不完作业的时候焦虑,但老师的安慰、父母的理解和同学的鼓励又总能支撑着我坚持下去。
在高考前的最后100天,我根据班主任韦罕老师的建议,制定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我会在中午提前到学校刷卷或订正错题,也会和同伴相约在晚饭时间到一楼小花园背书。晚霞映衬少年的脸庞,粉橙色的天空记录每一份奋斗。高三的每一天都非凡充实,最喜欢晚自习步行回家,一路上可以听到好多趣事,听到父母的关切、老师的叮嘱、同学依依不舍的告别……就这样,我走过了每一天,走过了春夏秋冬,迎来学习上的进步,最后平静地步入高考考场。发挥不错,触及梦想,感念师恩。
“恩师留心间,千里共月光。”没有鲜花的舞台,没有掌声的独白,执粉笔的手却总能让每一种颜色盛开。都说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我真诚地感谢每位同行之人。在学校的日子是我最珍贵的学生时光,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在日夜相伴中都成了彼此的依靠和挂念,而曾经相伴的岁月成了人生绚丽的篇章。
走出校园,从此世界在我眼前。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牵挂留于心间。“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见长风浩荡。”在往后日子里充盈自身,力争上游,践行“择善修身,立学济世”的校训精神,望与诸公共勉!
高三28班 杨恩涛
陈旧的相片翻过一页又一页,转眼间高中三年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回首望去,这一路十分艰辛,却也满载欢声笑语;这一程风风雨雨,却也已然一苇以航。写下这些文字,心中万分感慨,百感交集。
犹记三年前,我在高手如云的一六八中学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加上对于选科的纠结和目标的模糊,让我在高一颇感劳累。一路的坚持与努力,让我在最后还是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理科上的缺陷,毅然决然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纯文。犹记得我向我的高一班主任杨芳老师说出我的选择,她支持我、鼓励我,我很感激她的关心与照顾。此外,高一的快乐时光是绝对不少的,拔河比赛、年级元旦晚会、运动会、社团活动等,为高一生活染上其应有的彩色。
进入高二后,我正式开始了文科科目的学习,学习压力不减反增,但好在有亲切的老师与要好的同学及时为我舒缓心理压力。张超树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可爱可敬的地理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尽职尽责、关爱学生的班主任。高二一年,他在紧抓我们学习的同时,一直想方设法为班级注入更强大的凝聚力,提升班级同学的团结意识。
时间飞逝,当学长学姐的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后,我们学校放起了《少年》,欢送着上一批少年,也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从此倒计时正式开始,从还剩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到最后还有一天二十四小时,白昼变薄又变厚、夜晚变厚又变薄。
对于高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些特别的记忆,那是一段艰苦但充满了关爱与能量的时光。这份关爱,或来自同学,或来自老师,或来自家人。这份能量,来自于内心坚定的向往与自我激励,来自于班级里同学们的互相勉励,更来自于与身心成长并行的责任与感恩。高三下学期,我们日日夜夜奋战高考。清晨早读,鲁俊芳老师、唐世兰老师紧抓我们的双语背诵;傍晚晚读,我们在陈凤老师、曹俊老师、张超树老师的叮嘱监督下反复背诵政史地的知识点;晚自习与课余时间,我们又在孟梦老师的殷切关心下对数学进行查漏补缺。在备考的紧张环境下,年级组织远足拉练、成人礼等,班级组织的“六十八日冲刺仪式”等,舒缓我们紧张的情绪,给予我们激励,优化我们的备考状态。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一路艰苦,总归在高考最后一张试卷收走后化作满满欣慰。走出考场,内心“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是觉得走出的那一步,稍显沉重了些,抬腿是对高中生活的告别,踏下是对未来新征程的迎接。那晚月儿弯弯,照耀着我,指引着我向未来做出更勇敢的跨越。
(供稿:李雯雯、杨恩涛 审稿:朱昌平)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