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3 浏览量:143次
2024年7月12日,时光追随夏日的和风,转眼已经到了北京研学游的第四日旅程——圆明园和故宫之行。
清风伴着暖阳,油画似的淡香晕出半边盛夏。上午,同学们来到了昔日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集中于此。”昔日金碧辉煌的宫殿、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如今只留下了残垣断壁与满地青草。 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前行, 踏入大水法,走过观水法,同学们仿佛能听到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悲痛的回声,触摸到了圆明园从万园之园到百年沧桑,再到圆明重光的历史。驻足于海晏堂前,同学们掏出研学手册,一起高亢朗诵叶廷芳先生的《废墟也是一种美》。“当废墟是民族永远的骄傲,它的屹立就是民族脊梁的挺立。”民族的不屈与青年的底气随着嘹亮的朗诵声缓缓道来,同学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万千感慨油然而生。
黑格尔有言“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我们是接棒人,追随历史的脚步,踏着新时代的万里长风,珍惜当下,共创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披荆斩棘。遗址如灯明前路,后人掌灯向远赴,桀桀明星升起至九天,照彻万丈灯火,海晏河清,山海通明,江川流淌,血脉延存。
午后,阳光躲进厚厚的云层中,清凉的空气中夹杂着湿漉漉的水汽,天阴了下来,我们来到了故宫博物院。
阴凉的色调为故宫映射出别样的风景,增添了唯美与诗意。细雨连成银丝,纺织着昔日繁盛的故事。雨越下越大,在领队老师和班长的指挥以及同学们的互帮互助齐心协力之下,大家整队再出发,展现了一六八学子处事不惊的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的坚强与团结互助的友爱。雨中的故宫就像在缓缓吟唱着一首老歌,讲述着昔日古城的沧海桑田。在导游老师生动的讲解中,那些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文字升起立体了起来,仿佛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走进午门,故宫的正门,庄严雄伟,巍峨壮丽,尽显康乾盛世之气派。门前那两座石狮,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岁岁年年这座千年的宫殿。穿过午门,踏入了太和殿的广场,那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站在广场中央,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氛扑面而来,激昂的鼓声和嘹亮的萧响分明就在耳边。漫步在红墙黄瓦之间,雨所带来的朦胧更加让我们感觉穿越到了400年前。宫殿、亭台、楼阁,每一块砖石,每一道木梁,各种琉璃瓦和脊兽,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故事。精美的木雕和石刻,雕梁画栋的屋顶,同学们已然在对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匠心独运和精湛技艺的惊叹中无法自拔。
来到故宫的最后一站——神武门前,回首望去,同学们纷纷表达着感叹。这座千年的宫殿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和变迁,也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民族情结与智慧。这次意外之雨带给我们惊喜(只有大雨才能看到的龙吐水)与不一样的体验,让我们见证了感动与诗意。
在故宫的游览过程中,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每一座建筑都代表着一段历史,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同学们在欣赏这些文物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谓不虚此行。
随着北京研学之旅接近尾声,晚上,我们隆重地举行了闭营仪式。班长马少聪同学的激昂发言,歌神张语岩同学一展歌喉,老班刘大锐老师的澎湃歌曲以及和张海滨老师的精彩扳手腕对决,陈一诺同学灵动可爱的舞蹈同时还有18班同学各显神通精彩表演等等,我们在欢笑声中留恋着一幕幕研学的过往,笑着笑着不觉模糊了眼角。仪式的最后,我们一起为7、8月份生日的同学祝福一起庆生,刘老师对于接下来大家的分别深情发言,“以终为始,以行为知。挥动的是手臂,不变的是我们永远在一起的心。”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离别都是新的开始。与君共添青石几砖,让我们顶峰相见!
(供稿:高一(19)班 郑备保 汪丽萍 审稿:任杰)
微信公众号
咨询热线
集团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