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教育科研
课程管理
学科建设
  • 语文组
  • 数学组
  • 英语组
  • 物理组
  • 化学组
  • 生物组
  • 政治组
  • 历史组
  • 地理组
  • 综合组
专业研修
课题管理
教研成果
语言文字
教育文汇
教育文汇
教育文汇 教育科研 > 首页> 当前位置:
技术思维教育初探
阅读次数:2855 发布时间:2018-06-03

王常玉

关键词:技术、思维、科学思想、通用技术课程

摘要: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往往被人们忽视,两者思维方式的区别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往往被混淆,这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是不利的。本文从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入手,寻找科学思想与技术思维的不同之处,进而分析它们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为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的明确与深化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技术与科学[1]放在一起,称做科学技术,比如四个现代化里有科学技术现代化,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但是当人们解释什么是科学技术时,往往专指科学而忽略了技术。比如人们在谈论我国的尖端科学技术水平时,指的往往是科学水平。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它们的区别在哪?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技术与设计I》中有过论述: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Science)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技术(Technology)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则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⑴

这个论述不是课程的重点,实际上整个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都不是重点——高考不考,难度不大等等都是理由。人们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解往往是要求学生知道一些概念,了解一些方法,学会一些技能(如手工技能),具备一些能力(如课程核心素养中要求的物化能力),而对于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了解不多,甚至于认为这种思维完全可以在科学课程中得到训练。那么,技术与科学在思维能力的要求与培养上真的没有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在哪?

从前述的论述来看,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并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及其规律,因此,科学表现出两个特征:1、虽然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非常需要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最终的结论却与人的意愿无关。2、科学的最高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正确,一切结论不管研究过程如何曲折艰难,也不管是否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只要是不正确的最终都会被抛弃,比如热质说和燃素说。因为有这两点,科学教育对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说,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所以科学教育一直被高度重视:小学里除了在语文和数学中渗透的科学教育之外,在高年级还开设专门的科学(自然)课。中学更多:初一开始的生物、初二的物理、初三的化学、高中的自然地理等,全是科学课程。这些课程教给学生的最重要的是两点:什么是正确的?如何找到正确的?这是科学精神,也是科学思想。

那么,技术能教给学生什么?

技术的诞生要远早于科学。从技术诞生开始,就有了一个鲜明的特征: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一切技术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技术的归宿。比如,人类需要记录,就有了甲骨文;甲骨使用不便,就有了竹简;竹简刻字困难,就有了毛笔和水墨;竹简太大太重,就有了纸;抄写困难,就有了印刷术;想印的快些,就有了活字印刷和油墨;想再快些,就有了各种印刷机械;想印的好看,就有了套色印刷和铜版纸;想要个性化一些,就有了速印、复印、打印技术……人的需要会被不断的开发出来,技术也就会不断的向前发展,直到人们不再需要这个技术。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技术从产生、发展直到消失,无不体现人的意志。出现是因为人有需要,人的需要变化时,技术就会创新、发展,虽然发展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曲折,但总是在向前发展,因此,当它谢幕的时候,就是它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是人不再需要它的时候,或者说是它被新的技术取代的时候。

从这里可以看出,与科学追求正确不同的是,技术追求的是实用。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因此它们的思维方式也就不能一样,如果用科学思想去代替技术思维,肯定也是不行的。

那么,技术思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与科学思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们先用一个例子来做个比方:新鞋硌脚,应该怎么做?用科学思想考虑的结果是:1、消费者(不考虑找商家更换):新鞋对脚的伤害大于对脚的保护,所以鞋不好,建议扔掉,重买一双;2、生产者:如果确定不是工人出现的疏忽,那就说明新鞋的生产工艺有问题,生产工艺不行,建议更换。而用技术思维的方式来考虑呢?1、消费者(不考虑找商家更换):临时用个东西垫一下,避免硌脚,等可以换下鞋后,自己动手或找个修鞋铺修一下。如果修不好或成本太高不合算,再考虑重买一双;2、生产者:如果确定不是工人出现的疏忽,那就找到硌脚的位置,分析相关环节处的工艺,找出问题,改进。只有在找不到问题或无法解决问题时,才考虑更换生产工艺。

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技术追求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考虑这个问题是否正确。这在生活和生产中非常重要,因为有太多的问题其实与正确与否无关,比如生产一只手表,可以增加功能而提高价格,也可以降低性能以减少成本,也可以不关注性能而让外形设计炫酷,还可以因为关注环保而避用一些花哨的设计……这些选择哪个是正确的?都正确,因为每一种选择都可以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需要。而你做哪种选择取决于你要满足哪种人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技术思维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完全体现了人的主观意愿。

虽然技术的出现远远早于科学,但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可以说现代各种先进技术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之上,比如发电机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激光技术基于受激辐射理论。但科学与技术仍然有极大的区别。比如电磁感应及发电机原理在初中课程中出现,谁可以仅以此为基础就能研发出有实用价值的发电机?更别说现代发电机已是个极其庞大的家族,所涉及的知识已远远超出了中学电磁感应的内容。而且每一种发电机都是为某个需要研发,谁都不能说这个发电机是对的,那个是错的,只能说这个发电机能用、好用,那个不好用。而且发电机的研发之路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因为人们对发电机还在不断的提出新的需要。

可以看出技术思维的特点: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要有效,要实用,至于是否有错误则可以放在后面考虑。方法无用,很快就会被淘汰,方法有用但不正确、不道德,也可以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域存在,比如炼金术、毒气弹等。所以说技术思维长于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原则性问题上往往没有立场。

因此,技术思维方面的教育只能作为科学思想教育的补充,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学生既要有科学思想教育获得的正确的三观,也要有技术思维教育培养的灵活的方法。没有正确的三观,只有灵活的方法,学生会成为危险的能人;只有正确的三观而没有灵活的方法,学生也只能被培养成僵化的庸人。这两类都不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科学是骨骼、神经,技术则是血肉、皮肤,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同样在思维活动中,科学思想是骨骼、神经,技术思维则是血肉、皮肤,两者同样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技术思维的培养在科学课程中有一点体现,比如物理、化学、生物课程中都有关于技术的介绍。这些介绍不仅简单,而且不成体系。无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技术思维。以前有一门《劳动技术》课,虽然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技术,但无法让学生建立技术思维的体系。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是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

科学课程的安排一直是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生科学思想的建立相对比较容易。为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全面,或者说让学生能在有正确是非观的基础上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技术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通用技术》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技术与设计1》[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1] ①此处及后文中的科学均指自然科学,不包括社会科学。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
地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备案号:皖ICP备0501355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387号


技术支持:合肥状元郎教育动漫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