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教育科研
课程管理
学科建设
  • 语文组
  • 数学组
  • 英语组
  • 物理组
  • 化学组
  • 生物组
  • 政治组
  • 历史组
  • 地理组
  • 综合组
专业研修
课题管理
教研成果
语言文字
教育文汇
教育文汇
教育文汇 教育科研 > 首页> 当前位置:
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化模式初探
阅读次数:2514 发布时间:2018-06-03

肖玉浩

摘要: 生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为各个心理学应用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状,基于生态心理学观点,探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整体环境出发,将各种环境的资源相融合,形成生态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教师可作为学校发展的“人大代表”,在可施加影响的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展开工作,协助构建系统、全面、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 生态心理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生态心理学自20 世纪中期西方开始出现,是心理学界新兴的一种研究取向。该研究取向系统宏观的思想可以给予各项工作启发,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携手努力,不断改善心育方式、提升心育效果。利用生态心理学观点整体把握、综合考量、系统操作并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有助于促进高中生整体心理和谐、稳定,助力高中生奠基幸福和心理品质可持续发展。

1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内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迄今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教育指导纲要》从指导意见、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有了明显提升。作为新兴学科,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从宏观角度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概括为:国家大力倡导,但政策力度有待加强;体系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不够成熟与完善;开始走向普遍化,但总体程度仍然不高;人员逐渐配备,但数量与质量还需要提升;不少地区有成功实践,但专业化、规范化扔有待加强;研究成果丰硕,但有特色、高水平的成果不多【1】。

笔者在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辅导室达标认定工作中有幸走访了合肥市各级各类中小学七十余所,直接感受到了各区县教育部门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从普遍开展到蓬勃发展,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心育概念不清,把心理咨询、团体活动等同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缩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各学校通过区县招标或自行采购基本完成了功能齐全的心理辅导室阵地建设,但在走访中不难发现,辅导室使用频率低、辐射功能弱,甚至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就是摆设;形式单调、创新不足,各校典型心理工作;师资不足、难以专精,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学科老师兼任,难以潜心心理工作,且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贯彻不够彻底。问题的存在说明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现实困境,亦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其工作潜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新高考改革的逐步铺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被认为是当代高中学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与教学、管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心理指导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其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将越发重要。合肥一六八中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获益者,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如何顺应新时代下学校教育的潮流,提升与学校理念相匹配的办学品味,心理健康教育大有可为。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学校心理工作具有与合肥市现状相似的特点,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争创合肥市及教育部心理特色校的契机下,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心育理念梳理学校相关工作、提升职能职效、引领区域发展。

2 基于生态心理学观点的学校心育思考

生态心理学研究取向达成的共识有(包含但不局限):第一,生态心理学受深层生态学理论影响,认为生态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3】;第二,生态心理学反对脱离环境孤立研究有机体的心理或行为,强调环境或背景性因素的重要性;第三,多元的、交互的因果解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建设性【4】;第四,生态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交互作用,研究在真实环境中人—环境的互动关系【5】。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心理学不应该仅研究个体层面上人的意识和行为,更应重点研究人的心理和所对应的环境因素。

在普通高中,高中生所处的环境本身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等。以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习惯于对学生做单一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预防和处理,往往将学生自身与外在环境隔离开,以不出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为目标,很少采用更宽广视野,采取积极手段维护学生的和谐心理。在学校整体环境上,仅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班主任具体运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难真正实现整体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反观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美国在经历起步阶段,专业化、扩大化阶段,以预防为主的预防与干预服务阶段后,生态化发展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轫,学校心理学家的工作开始逐步从直接的干预专项宏观的调控,加强了与多方面的合作,对学校课程、教师教学、行政管理等进行干预,以期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态化的发展环境。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进一步确保了生态化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6】。

想要构建高中生和谐心理状态,不仅需要做面向学生的针对性工作,更应融合环境,把握整体情况,构建生态化心育模式。

3、生态化心育模式的启示及做法

任何心理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中实现的【7】。根据生态心理学观点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可知,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应注重人与环境的整体研究,要考虑到其相互之间的共生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去往往将自身定位为专业技术者,主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在生态化心育模式下,心理教师开始承担人际合作者的角色,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往中发挥信息提供、发展辅导、决策建议和问题协商等工作职责,帮助教师和家长在伴随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更好地发掘自身资源和优势,主动形成自身专业领导力,走向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引领者角色。因此,作为学校心理工作者,工作职能除“点”式的服务性工作以外,还应该做好学校“人大代表”角色,向学校多提“面”式的发展性建议,促使整体心育工作从从矫治走向发展、从服务性走向引领性。从普通高中角度出发,可施加影响的生态环境包括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

3.1 学校层面

普通高中(尤其是寄宿制高中)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不仅传授知识,更提供了与人相处、认知社会的机会。当高中生把绝大部分时间放在学校,且对高中报以期望时候,与学校层面的互动就变得极为重要。生态化心育模式下,学校可以尝试或扩充的做法有落实理念,切实践行素质教育;文化建设,当下与未来兼顾;全员育人,打造网格化心育机制。

落实理念,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是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每所学校无不把学校发展思路、育人目标等蕴含其中,无不体现了素质教育及把每一位学生放在心上的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独开发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功能所在,若每所学校重新理解、丰富学校办学理念,形成可操作化的办学理念内涵和实施方案,切实践行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水到渠成。

文化建设,当下与未来兼顾。学校环境与校园文化直接作用于高中生心理健康,创建一个积极的环境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最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不能只顾眼前,不能只把重心放在考试分数和处理问题上,可丰富学校文化活动,构建班级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点,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遇到问题积极调节心态,学生心理得以长久健康发展。在班级环境创建与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为学生创建一个充满接纳、鼓励、温暖和关爱的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把积极品质的发展作为自我设计的目标。

全员育人,打造网格化心育机制。全员心理教育是指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加强每一位教师的心理知识与心理素养培训。转变教职工的心理健康观认知及能力是关键,学校需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形式如专家讲座、拓展活动等。除对学生问题的处置以外,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注重学科渗透,全员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时时温暖、处处温馨的和谐环境下快乐成长。

之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均可考虑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站在宏观的角度系统地探索其开展方式。如在心理咨询方面,生态心理学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出现心理问题的人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被破坏,对于未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多注意动态平衡的维持,尽可能将工作重心从“治”转换为“防”。针对已出现问题的来访学生,应该考虑其成长背景,尤其是早年成长经历中与重要抚养人的依恋关系,并努力协助构建其当下的社会支持系统。

3.2 家庭层面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成长经历中第一所学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互动模式、亲子关系、期待期望等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学校也时常遇到家长教育理念落后、不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现实问题,故家长也需要教育。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摊开双手抱怨家长的素质低下。学校可以采取课题研究、家长讲座、家长征文、优秀家长经验分享等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改变教养认知、鼓励做出行动改变,优化青少年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加强师生互动、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加深校园文化影响,让学校、家庭、社会、文化形成合力,构建和谐的整体环境,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保障高中生健康和谐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叶一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0.

【2】教育部. 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2011.5.

【3】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易芳.生态心理学之界说[J].心理学探新,2005,( 25) :12—16.

【5】易芳,俞宏辉.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模式的转向[J].心理学探新,2008,( 28) : 16—20.

【6】肖雯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0-100.

【7】李梅.从生态心理学的视野看心理健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 : 135—139.

友情连接
版权所有: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
地址: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始信路179号

备案号:皖ICP备05013557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9102000387号


技术支持:合肥状元郎教育动漫科技有限公司